-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学案(无答案)
23、《马说》
教师寄语: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一、课前预习 积累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祗( ) 骈( ) 槽( )枥 一食( ) 食( ) 之者
2、?解释字词
祗 : 一食: 虽: 且: 等: 安 通: 外见 : 策之: 执策翻译句子?(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第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结,这三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四、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六、小结
这篇“说”带有寓言色彩,文章通篇比喻,千里马、伯乐等各有含义,控诉和讽刺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文章矮小精悍,却写得曲折而畅达。
七、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4.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木兰诗 导学案.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木兰诗 导学案2.doc
-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扫 描 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木兰诗 导学案3.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木兰诗 练习案.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木兰诗 导学案1.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 邓稼先 导学案.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导学案1.doc
-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2.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