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网络道德行为探究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网络道德行为探究 [摘 要] 网络道德是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不同网络道德行为的体现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而掌握网络技术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又是一种技术接受的过程,因此从技术接受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回归分析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网络道德;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景生(1962―),男,山东泰安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研究。E-mail:478743207@。
引 言
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危机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多关注于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和网络防火墙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等等。[1]但是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网络道德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却忽略了养成教育才是德育的根基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2]从养成教育的角度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基本的网络行为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行为规范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因此,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养成成为网络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学者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和计划行为(TPB)对网络道德行为在经验层面展开实证研究,[3]但是TRA和TPB模型虽然在预测行为意向和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信息技术的采用研究中却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理论中提出的主观准则对采纳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4]由于网络道德行为是主体在接受和使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的,而网络技术是一种具体的信息技术,这样基于TRA和TPB研究网络道德行为,其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而戴维斯(Davis,1989)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是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是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很多人的研究都为该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5]因此,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网络道德行为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主要是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揭示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这对于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促进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技术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技术接受模型的综合模型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是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1989年,Davis提出了最早的技术接受模型,其最初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作一个解释说明,用来预测和解释用户在面对新技术时的态度和行为。最早的技术接受模型指出,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是影响用户接受技术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感知有用性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技术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感知易用性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技术系统的程度。后期的研究对TAM模型不断丰富与修改,Venkatesh 和Bala 提出的技术接受和使用的综合模型便是其中之一。如图1所示,综合模型认为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行为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而行为意向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决定。感知有用性还受到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同时感知的有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受用户个人差异、系统特征、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等外部变量的影响。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对网络道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学者Leonard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用社会环境、信仰体系、个人价值观、个人环境、职业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和后果等变量来解释主体的网络道德行为与态度,并用主体的感知行为控制、自我强度、控制信念、个人特征、感知重要性、组织道德氛围和情景等因素来解释网络道德行为意向,并构建出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6]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但是该研究把环境因素分得过细,而且模型所提出的信仰体系、职业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更多的是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而网络道德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们通过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调节网络主体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网络道德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性。基于这些考虑,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反思和访谈,根据技术接受模型的综合模型得出如图2所示的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诗乐课堂构建.doc
- 基于光纤油区接转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doc
- 基于光纤通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析.doc
-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措施.doc
- 基于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探究.doc
- 基于全球产业链知识转移阻碍机制研究.doc
-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内部控制体系构建.doc
- 基于公共财政体系预算绩效管理探究.doc
- 基于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问题研究和探析.doc
-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对铁路客运运营机制思索.doc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