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景点楹联艺术特性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景点楹联艺术特性探究

扬州景点楹联艺术特性探究   摘 要: 扬州景点楹联极具高雅性、通俗性,可以说是雅俗兼备,这是从欣赏层面说的,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它的社会性,只有重视扬州景点楹联建设,发扬楹联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扬州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扬州 景点楹联 艺术特性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五代,在唐宋时期得到繁荣。它在民间有着深深的土壤,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需求跟想象,和其他文学形式有共同之处[1]。楹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然除了生活中的楹联外,全国许多名胜古迹都有楹联,这些楹联语辞雅丽、对仗工整,渗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面主要讨论扬州景点楹联的艺术特性。 一、扬州景点楹联的高雅性 扬州景点楹联是扬州文化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扬州景点欣赏过程中,楹联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一部分,可见楹联已经与扬州各大名胜融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扬州景点的许多楹联充满高雅性,反映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世界。那何为高雅呢?高雅是一种格调、一种境界。而楹联的写作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还要形式与文字完美结合,所以楹联艺术是一种高雅的情操。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由诗词演变而来,两者多有相通处。律诗的中间两联十分讲究对仗,楹联正是继承了律诗的这一传统,好的楹联具有诗的秉性。名胜楹联创作难度大,对写景咏物、借景抒情、评人论史的要求很高。其风格多样,或清新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但不管如何,无论是借用还是独创,状景论物都要善于抓住(或符合)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就不可穷其要妙,就写不出独具特色、“挪移不得”(清 扬州是所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上不乏文人骚客,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我们熟悉的欧阳修、史可法、郑板桥等人,在许多景点都留有他们的佳作。由于这些名人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因此,很多扬州景点的楹联都极有特色,能跟景色、人物情怀融为一体。扬州的平山堂是扬州名胜楹联佳作最多的地方,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首推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所撰的“隔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一联。伊秉绶以善用成语、雄桀惊人为世所叹服,可称联中之豪。他所撰的平山堂联,寥寥十六字,眼前景、平常典、现成语,天然如铸,春容大稚,确是高手。《扬州览胜录》称:“此联造语既佳,书法亦极古茂,至今称为平山堂楹联之冠。”后来,《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锯至此,亦作一联:“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2]但朱兰坡认为梁章锯的这一联跟伊秉绶很难相比。 据记载,欧阳修每到夏天,“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盆分插百许,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浸月而归”(《名胜典故 365》)。欧阳修曾写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词句(《朝中措》),极言平山堂迷人之美,表达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思想感情[3]。由此可见,扬州独特的秀美自然风光,不仅给许多文人带去雅兴,还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景点的楹联极具人文特色,透过楹联的词句,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古人生活过的痕迹,看到古扬州繁荣一时的时代影子。 如今的扬州有很多名胜,但是很多都是经过修葺的。虽然这些建筑外壳被更换过多次,但是被历史文化渲染的精神一直存在。楹联以其极大的艺术涵养力保存着古文化的魅力。现存清代扬州名胜楹联,从数量上看,最突出的要算被称为“北郊二十四景”的集句联。这部分楹联,都是由《扬州画舫录》记录流传下来的。“在画舫录所记载的二百七十二联中,这类楹联就有一百六十六联之多。所谓北郊二十四景,指的是卢雅雨任两淮转运使时,曾对北郊各个风景点做过一次全面的品题,前后共得二十四景”(《扬州画舫录》卷十)。各个景点免不了要配上书匾题联。集句联,是利用古人现成诗句,按照楹联自身的规范,进行移植、加工、再制,从而给旧的诗句注入新的生命,不但熔铸成一种新的形式,而且其意境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这是楹联创作的重要方法。自然,集句联需要文人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扬州二十四景集句联,几乎出自两淮转运使卢雅雨的门客金兆燕一人之手[4]。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雅、上等的集句联作品。综观金兆燕的全部作品,大体上反映了扬州风景名胜活淡清丽、窈窕幽深的基本情调和主要特色。 二、扬州景点楹联的通俗性 虽说扬州景点楹联有很多是出自名人之手,极具高雅性,但这并不表示它只适合那些达官贵人欣赏,与一般百姓距离甚远,相反,扬州景点楹联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反映时代变迁,揭示人民意志与思想感情的。在一些景点,我们看到楹联歌颂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这里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史公祠。梁章锯在《楹联三话》中极力推崇严保庸所撰的一联:“生有自来文天祥,死而后已武乡侯。”认为用史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