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带来的启示(河南南阳161031).ppt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例研究带来的启示(河南南阳161031)

课例研究带来的启示刘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6.10.31对学生“作品”的解读关注困惑,抓住本质关注过程,揭示本质关注生成,突出本质基本活动经验2011版课标中总目标的第一点要求是“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属于主观性知识,带有鲜明的个体认知特征,需要靠学生自己在活动中逐步积累。【案例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年级) A教师 该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48÷2的问题,有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有列横式分解计算的,也有直接列竖式计算的。课堂分享交流后,教师总结出标准除法竖式。 然后是课堂练习。右图是三位学生的板书和教师的订正。我座位左右三个学生完成书上练习的情况教师反复讲解,订正学生的板书后,又出了一道练习题: 96÷3这位同学依然列出了这样的竖式。 这还是我身边的那位学生。当用原来口算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他列出了下面的竖式。B教师 该教师没有动手操作,直接让学生用纸笔,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48÷2的问题。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与思路后,教师给出标准的除法竖式。然后独立完成书上练习。看到这个学生完成的竖式书写,你认为该生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了吗?观察该生的书写过程这是一位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先后做的两次练习C教师教师让学生讨论几种记录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喜欢那种记录方式?对比两个不同的活动要求,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于同一个活动,表现出的不同的数学思考。思考竖式的作用是什么?记录计算过程减轻人的思考负担操作性工具与竖式计算书上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分小棒)目的是什么?学生“使用操作性工具解决问题”与教师讲授的“在纸上对竖式各列所做的操作”是不一样的。从这一点上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除法竖式比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要复杂,而且缺少现实意义的支持。所谓的标准竖式如何与学生的原始思考过程相结合?学生的对除法竖式的学习,属于概念性理解。其中不仅包括掌握一般的原理,还应包括形成对于学习和探究猜测和直觉自己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的数学态度。这种数学的态度对于数学的概念性理解有重大影响。操作性工具的使用方式依赖于使用它们的教师自身的数学理解思考如何用竖式记录下面学生分小棒的思考过程?我们现在使用的所谓标准竖式并不是世界通用 在首师大初教院留学的瑞士学生书写24÷2=12竖式 德国教科书中类似的除法竖式 法国教科书中类似的除法竖式《数学启蒙图解》是清末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用汉语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其中的笔算除法的算法与当今法国教科书中的算法如出一辙。解放初期的教学教科书中的除法算式,与法国教科书完全相同。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计算追求的是“准确”与“快速”,因此在多种多样的笔算中就逐步摒弃了冗长、繁琐的方式,遗留下书写形式最为简捷并且规范的形式,供后人学习。教科书中的竖式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而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低龄的儿童来说,这些简捷并且规范的竖式往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因此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适当地呈现一些表面看不简捷,但是更为自然的竖式作为过渡,对于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的原理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教学中应当与心算结合起来,当心算过程过于复杂,有记录的需要时,就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记录。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与讨论,逐步过渡到标准竖式的认识。 计算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算法,另一方面要让隐藏在算法背后的想法显现出来,寻找到对学生的学习最自然的方法。 【案例3】“数和算式真神奇” 本案例是在学习人教版第一册“减法”的时候,教师先利用电脑动画设计了一个停车场的情境,学生很快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停车场原来有5辆小汽车,开走2辆,问停车场还有几辆小汽车? 学生很顺畅地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把算式5-2=3写在黑板上,并结合算式以及“图”、手势来理解减法。 接下来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动手“创作”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决。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亲历对“减法”意义的理解过程,板书出学生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减法算式,为后续观察、比较、总结减法意义做素材准备。 在交流汇报时,一位小女孩到实物展台前一边演示“小水果”学具,一边介绍自己刚才的“创作”过程: 我本来有5个水果,送给同桌2个,问还剩几个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 一位男生:“怎么还是5-2=3啊?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 女孩为自己辩解:“我没有重复,老师的是汽车,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于汽车。” 坐在下面的男生站起来反驳:“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 女孩不服气且一脸疑惑地看着老师。 大部分学生同意男生的看法,但也觉得女孩说得有道理,辩论不出结果,也不知道怎样说服对方。 针对这样的“冲突”,教师怎样处理? 这时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