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王”默多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王”默多克   在英国,整整一代人生活在鲁珀特#8226;默多克的影子中。他创造了一种文化,可以让自己置身于重重幕后,却又让他的编辑和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无所不在。这种文化走出他的新闻编辑部,蔓延于整个英国社会。   窃听丑闻曝光后,默多克坚称自己对公司的种种丑陋行径一无所知,一副很无辜的样子。但近日多名新闻集团高层向《名利场》杂志透露,这种“无辜”是多么可笑。在他的企业里,从高层管理到底层记者,无不对“太阳王”的旨意心领神会,并争先恐后地自觉执行。“命令”,在这里多此一举。      侍奉“太阳王”      默多克每天的“催命电话”可能关乎坊间的某个八卦,也可能是询问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如果你没有什么爆点,他的失望之情会溢于言表”   安德鲁#8226;尼尔1983年至1994年间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主编,他在回忆录《全面曝光》中写道:“为鲁珀特#8226;默多克工作,好像不是为一名公司主席或首席执行官工作,而是为‘太阳王’工作。你不是一名主管、经理或者编辑,而是‘太阳王’宫廷里的一名侍臣……他会干涉大小事务,你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都必须忙个不停,‘太阳王’的身影时刻浮现在你的脑海。对于一名好侍臣来说,他每天醒来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知道今天国王会怎样?’”   默多克的一名助手也向记者描述过这种现象。“人人都知道他想要什么,于是无不向那个方向拼命努力。鲁珀特所关心的就是率先挖到新闻,然后报道出去。他可不管香肠是如何烹制的。”   在默多克的“无形鞭策”下,许多主编不得不随时打起精神应对“太阳王”的“催命”电话。他的电话可能关乎坊间的某个八卦,也可能是询问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如果你没有什么爆点,他的失望之情会溢于言表,”前《泰晤士报》一名编辑如是说。   这种粗暴、冷漠,甚至带着某种邪恶的企业氛围,从上层渗透到整个公司,每个雇员都变得极为紧张、敏感。   克里斯#8226;布莱恩特长期为默多克旗下媒体撰写评论,他对这种令人窒息的企业文化深有感触。有一次,他出席新闻国际公司举行的派对活动,时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丽贝卡#8226;布鲁克斯一见到他就说:“哦,布莱恩特先生,天已经黑了,你怎么没去克莱芬公园(同性恋聚集点)?”她的丈夫当即斥责她:“闭嘴,你这头讨厌同性恋的母牛!”   “太阳王”本人则竭力淡化自己的“强势”形象。在7月19日举行的英国下议院听证会上,他口齿含混不清,目光困惑迷离,声称自己没法记住每一个细节,“极少”和《世界新闻报》、《太阳报》主编通话。那番表现,似乎在告诉人们:“瞧瞧我这个样子,怎么可能清楚报社有什么猫腻?谁要以为我对报纸施加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企业内部,分明存在一种围绕着默多克的“向心”趋势,这在2007年新闻集团收购《华尔街日报》后可见一斑。为了应付默多克的种种需求,时任主编马科斯#8226;布罗切利不得不事先设想一切可能性,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他称这种被动防守的状态为“先发制人的妥协”。   后来,布罗切利因试图摆脱默多克操控、恪守编辑部最起码的独立性而被扫地出门。当然,他领到了一笔丰厚的“走人费”。用钱解决问题,是新闻集团的惯例。它可以除掉“眼中钉”,却也让自己深陷丑闻,并引发一场政治和文化灾难。   新闻集团的高管们继承了默多克这种充满“冷暴力”倾向的行事风格,令底层雇员疲于应付。为了争夺消息源,他们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甚至彼此监听,互挖墙角。比如,如果特稿组和新闻组在做同一主题报道,他们很可能会偷听对方电话。2006年,时任《太阳报》布鲁克斯主编接到警方通知,她的电话遭私家调查员格伦#8226;穆尔凯尔窃听,而后者受雇于同属于新闻国际公司的《世界新闻报》。      “把问题装进盒子里”      新闻国际公司成立了一个基金,负责对窃听受害人的正当要求做出赔偿。分析人士称,这一举措与其说是一种忏悔,不如说是一种控制   新闻集团的“窃听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年4月米莉#8226;道勒事件曝光。   这个13岁女孩2002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失踪,6个月后尸体被发现。其间,她的家人和朋友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并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世界新闻报》一直对手机实施监听,当语音信箱爆满后,它删除了部分信息以腾出空间,却制造了一个错觉:道勒还活着。她的母亲得知信息被删后,曾燃起无限希望。   道勒事件引爆蓄势已久的炸弹,整个7月,窃听丑闻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英国各大媒体头条:7月5日,《世界新闻报》被揭曾向警方贿赂;6日,有消息称死难英军家属及伦敦“7#8226;7”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家属电话遭窃听;7日,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11日,默多克抵达伦敦,亲自处理危机;13日,新闻集团宣布放弃价值14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