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北漂”生存报告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到东方去,到中国去”已经成为许多欧美职业推介机构的宣传口号。中国,真的是外国人梦开始的地方吗?
4月17日,北京港澳中心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招聘会,来找工作、投简历的是清一色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早已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在一些城市外国人社区也渐成气候。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拥有在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就达到21.7万。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很多国家本国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到中国去”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外国青年的选择。连《时代》周刊都发文鼓励年轻的MBA们到东方寻求发展。
港澳中心的这场外籍招聘会已经是国家外国专家局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10届招聘会了。参会的用人单位有大专院校、民营机构、外资企业,也不乏由各省外专局领衔的地方政府人才储备机构。招聘的职位也是多种多样,除了外籍人士在华就业的传统行业――外语教师和文教行业以外,还有软件工程师、设计类工作、化工工程等不同领域的多种职位。
会场上投简历的外籍求职者年龄跨度很大,国籍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很多人看上去非常年轻,不少还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据《世界博览》记者采访到的几家用人单位介绍,今天他们收到的简历也并非仅限于在京的外籍人士,还有一些身处其他省市的外国人也托在京的朋友为其投递简历。
外国专家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外籍人士来华就业的人数近几年增长很快,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外国人就业范围也越来越宽泛。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一些人也愿意到大连、重庆这样经济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发展。
通过外专局招聘会找工作的外国人不过是外籍就业大军的冰山一角。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瞄准外国人的就业网站和猎头公司,为外国人在华就业开通了多样的渠道。也有很多外国人通过自己在华的人脉关系找到工作,或者开店创业。外国人早已不是居住在自己的小社区中、远离当地居民的一个小圈子,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洋上班族”的生存与生活
“我最近比较忙,我太太下个月要生小孩了,”狄澜淡淡地用中文说道,口气平静得不像在宣布如此重大的人生事件。这个不到30岁的法国青年看起来很“靠谱”,与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浪漫不羁的法兰西民族沾不上边。狄澜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加入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大军的,现在他在北京CBD的办公楼里过着井井有条的上班族生活。
大学毕业后,狄澜进入法国一家旅游咨询公司实习,在实习结束的时候正赶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狄澜如愿以偿地被公司派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奥运会结束之后,他并没有回到法国,而是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在北京求职。
“我从小就学中文,一直很想来中国,我的职业计划一直都是和中国有关的,”狄澜说,“我在离开原来的法国公司之前就已经找到一家想去的公司了,但是工作半年以后,觉得那里发展不大,又换了现在这个会展公司。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
除了工作,狄澜的生活也按部就班进行着。来中国不久之后,他认识了毕业于外语学院的中国妻子,两个人在距离CBD仅仅三站地的地方租到了一套房子。“是我运气好吧,每个月房租才2600元,是个普通民居,但是面积还不算小,设施也很齐全。房东人不错,有时候家具电器坏了,他都给我们换新的。”
听得出来,小两口对现在的生活颇为满意。毕竟将要添丁进口,准爸爸又开始考虑以后的生活。“我也想要不要搬得远一点,面积大点,最好有个花园。我想过在昌平找房子,虽然远一点但是有地铁。我在巴黎也是住在郊区,每天坐火车去城里上学,一个小时车程我是可以接受的。”和大多数北京的上班族一样,狄澜也不得不去解这道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换算题。“北京的房价太不正常了!”狄澜像所有中国人一样抱怨道。
“无目的”的美好生活
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像狄澜这样带着明确的人生规划来到中国的。
狄澜告诉《世界博览》记者:“我有很多朋友,你问他要在中国呆多久?要做些什么?他都说不知道,很随意,没有计划。”不少怀着东方梦的外国人来到中国都带着很大的随意性。
美国女孩玛兰达就这样在中国过着无目的的美好生活。去年大学毕业的玛兰达利用假期时间来中国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的街道真是吓了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美国,即便是旧金山这样的城市也没有这么高的密度。街上永远很热闹,十几块人民币就可以在街边小摊吃到饱,我最爱吃羊肉串。”玛兰达这样形容她对中国的印象。
一个夏天过去了,玛兰达爱上了中国的热闹喧嚣,退掉了返程机票留在了北京。虽然在玛兰达看来北京的生活成本并不高,但是她依旧需要打工来维持生计。和很多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一样,教英文成了玛兰达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通过学生的口耳相传,玛兰达的家教生意做得挺红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