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一片,打响生活保卫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涨”声一片,打响生活保卫战   刚刚迎接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的强势攻击,“糖高宗”“油不得”“玉米疯”“辣翻天”再掀起波澜。2010年,让老百姓碎碎念的莫过于一个“涨”字。物价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到黄金、房子这样的大件儿,无一不是“涨”声一片。   “买了几十年菜,今年的蔬菜最贵!”“衣食住行,想不出不涨价的东西。”……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无疑是现状的真实反馈,物价攀升让工薪一族的钱包不断缩水。“涨声”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   通胀时代已经来临了吗?在涨价进行时,如何才能保证生活质量?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省钱秘笈都有哪些?国家如何缓解涨价带来的民生之痛?      “带饭族”与“棉里藏针”   最近有点“物价凶猛”的势头,即便是不那么敏感的人,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物价造成的压力。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绝对的刚需,一天都离不开。随着价格蹦跳着往高处走,大家都感到有点儿肉疼。   家住马家堡的白领张新是个典型的“月光族”,每月的主要花费就是吃饭和购物。中午她常常以快餐解决问题。可张新却悲催地发现,无论是像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还是中式盒饭,价目单都在悄没声儿地改变着。   “甜筒、新地、薯条、派等都涨了五毛,巨无霸14块了,麦香鱼12块了……”张新门儿清地跟记者列举着。而其官网早已发出公告:2010年11月17日起,麦当劳将在中国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在0.5元~1.0元人民币之间。此次调价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单位附近中餐馆子也不少,可一夜之间,大家商量好似的,菜单价格位置密密麻麻贴上了即时贴,一个新的数字覆盖在上面,彻底更换菜单者亦大有人在。“鱼香肉丝盖饭五一之后就从12块涨到了15块,几乎每个菜品都有3~5块的涨幅。”张新无奈地说:“别小看3块5块,一个月下来,100多打了水漂。”   这轮涨价倒是让张新下定了决心,既然在外吃既贵又不健康,还不如自己从家里带饭。抱有同样想法的同事不乏其人。在大家的撺掇下,老板买了一台微波炉,供大家加热午餐。餐厅涨价将一干人等推到了“带饭族”的行列。每天下班后,张新直奔菜市场,一气儿买足两顿的量,晚上基本围着灶台转了。等她把一切拾掇停当,抬眼一看表,时针奔着9去了。   吃饭还好说,最让张新不能忍受的是飞奔的服装价格。逛街一直是她的最大爱好,虽然月入3000多,在北京活得紧紧巴巴,但并不影响她强烈的购物欲。今年各大商场着实伤了张新的心,一圈儿逛下来,“找不到低于500的毛衣”。就连她最爱的某品牌也毫不留情,新品定价比去年涨了40%。“以前一件牛角扣羊毛大衣1500就能拿下,今年绝不低于2200。”   曾经大把扔在服装上的钱,今年不得不控制一下了。张新开始格外留意各大商场的促销广告,分析对比,然后敲定最实惠的一家。“不低于5折绝对不考虑。”张新咬牙切齿地说。于是,逛街慢慢成了“window shopping”,张新将主要战场转移到网络购物上,“不讲究牌子了,价格至上。”   这便是传说中的“棉里藏针”!据统计,现阶段棉花价格比起年初时涨了将近20%。当“疯狂的棉花”遭遇“千年极寒”,注定碰撞出涨价的火花。      翟大妈变身“海豚族”   家住南十里居的翟大妈对蔬菜价格非常敏感,说今年的菜价像“坐过山车”,“昨天那卖菜的小伙子还说呢,现在卖菜都有点像炒股了。”   在翟大妈的印象中,菜价是从今年3月开始出现持续上涨迹象的。“基本上没有1块钱以下的菜了,买了这么多年菜,今年最贵!”最离谱的是绿豆和生姜,“去年三四块钱一斤的绿豆,今年夏天飙到了10多块,你说离谱不离谱?”而生姜也“姜”了翟大妈一军,“翻了好几倍,八九块钱一斤!”   以往置办齐老两口一天的蔬菜,十几块钱就够了,今年动辄就花出去三四十,翟大妈感觉“总是在往外掏50、100的大票儿”。菜价最高的6、7月份,有位亲戚甚至大早晨从通州赶到南四环外的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只为买到更便宜的菜。翟大妈虽然没有亲戚那么夸张,但也琢磨着省钱的招儿呢。   进入11月份后,北京蔬菜日平均价格攀升到每公斤3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价格普涨现象明显,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都要贵50%以上。   近来,大白菜、土豆等冬季主流蔬菜价格相对便宜,翟大妈一口气儿买了3棵大白菜、5斤土豆、3斤山药。平时再买点绿叶菜,够老两口对付一个月的。“现在买这些菜便宜,而且存放起来方便,多买点防涨价。”翟大妈说道。   巧的是,一天翟大妈遛弯到酒仙桥街道高家园社区,看到那里的居民最近也热衷于囤菜、囤葱,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菜价信息,结伴淘便宜菜。他们重拾多年前的“囤菜”习惯,手忙脚乱地做支架、搭木板、晾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