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级而有趣”的余光中
笔者治台港文学研究多年,对著名诗人余光中喜爱有加,在多年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余光中……
“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
第一次见到余光中,是在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上。在欢迎晚宴上,我和他坐在一起聊天、碰杯,他忽然慨叹台湾政坛投机分子何其多,文坛知音何其少,因而顺口将古人的两句诗“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颠倒过来: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
之所以“知己”少,与文学商业化有关。如希望评论家当作家的知音,作家得先拿红包来,评论家才能写文章吹捧他。这正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钱!
高级而有趣的朋友
1980年代,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在一篇散文中曾将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的,高级而无趣的,低级而有趣的,低级而无趣的。
最理想的朋友是第一种。可这种朋友就像沙漠里的清泉那样稀罕。我和余光中相识十多年,觉得余光中本人就是一位“高级而有趣”的朋友。记得1994年我和他到苏州大学出席世界华文散文研讨会时,我睡懒觉迟至8点才起床,头未梳便奔赴餐厅,而早起的余光中已坐到餐桌旁和美国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德国波恩大学的顾彬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的山田敬三教授及香港的梁锡华、黄维梁博士一起等候用餐。他一见我的尊容便劈头一句:“哈哈,你这是昨夜的头发。”我这个广东客家人,“昨夜”与“卓越”分不清,误以为是“卓越的头发”,连称“不敢当,不敢当”。美国华文散文作家蔡思果连忙解释说:“他不是恭维你,是嘲讽你不修边幅。”说得我脸红起来。还记得199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宣读论文时,我一下讲台,余先生便跟我说:“古先生,你的演讲真是如雷贯耳呀!”我又误解了他的意思,连忙客气地说:“你过奖了。”他解释说:“我是说你嗓门大,演讲时又离麦克风太近,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我的普通话也许说得不准确,属‘有限公司’,请你原谅。”其实他的国语说???非常流利,是我没听清楚。
序你的大头
为朋友的著作写序,余光中一般不会推辞,但对他来说是一种苦痛的责任。之所以苦痛,是因为没有充裕时间去阅读这些“披头散发”的稿件。本来他答应写,可又因横生枝节,临时插入一些事,因此无法按时交稿。这时,索序人就成了债主,尤其是催稿电话使得他这位欠债人的不安感与日俱增,他由此发牢骚说:“奇怪了,我又没跟人借钱,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债务,永远都还不清呢?”他甚至说:“政府真该定一条法律,禁止出书写序这种不良风气。”他还真想写一篇《序你的大头》的小品,以谴责自己出书却把别人拖下水的这种“不道德行为”。
不过,如果真没有人请他写序,他又会觉得自己老了,文坛把他遗忘了。
戒除回信的“恶习”
和所有文人一样,余光中喜欢读朋友的来信,读完后却无时间一一作复,接信之乐早变成欠信之苦。他自嘲道:“我便是这么一个累犯的罪人,交游千百,几乎每一位朋友都数得出我的前科。”以笔者为例,我和他相交近二十年,只得到他字稀行阔的两封信。有一次在台湾开会时,我问他:“你怎么老不给我回信呢?”他竟说:“要过好日子,必须像王尔德说的那样,‘戒除回信的恶习’。”
这种做法显然不近人情,他只好狡黠地说:“凡是没有回信的人,我最难忘。因为没有回信就像欠了你一笔债。一叠未回的信,正好比一群不散的阴魂,在我罪深孽重的心底幢幢作祟。相反,对那些回过信的朋友,我从没有这种欠债感,回过信后便早把他忘光了。”
资深的怜香惜玉者
余光中很少给人回信,但对某些女作家、女学者,他不再奉行“戒除回信的恶习”的信条。比如大陆某位研究他的女副教授,就曾收到过他不少来信。台湾的陈幸蕙不是余门女学士,不常写信向余氏请教,但一旦有信,余氏即准时回信,决不欠债。
余光中可谓是资深的怜香惜玉者。从1956年走上杏坛起,他就对男生要求严厉,对女生则多有偏爱。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他,仍有一颗年轻的心。他戏称女学生为“村姑”,而“村姑”们也不敬畏他,和他一起开玩笑、吃盒饭。“村姑”们毕业后,余光中还叮嘱她们勿忘记母校:“不要以为毕业离校,老师就没有用了。写介绍信啦,作证婚人啦,‘售后服务’还多着呢。”
余光中不仅在台港任教时怜香惜玉,而且在国外授课时也对金发碧瞳的女生呵护有加,如为她们取中文名字:栗发的是倪娃,金发的是文芭,金中带栗的是贾翠霞。
男教授偏爱异性,是人之常情。大陆某著名高校中文系,同一个教研室有两位博导,女的专招男生,男的专招女生,可谓分工明确。
“雅贼”余光中
余光中在幽默散文《书斋?书灾》中云:“有的人看书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