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法论谈孔子的教育思想.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年第5期 从方法论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张腾霄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不是他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的集中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的思想曾受到冷遇或批判,随着时代的前进或历史 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他思想的重要性,成为全民族思想文化的凝聚力量,从而推动社会历史 的前进。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群雄割据,强凌弱,众暴寡,而在学术思想方 面,逐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对如何治理国家,都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 见。儒家主张敦伦理,重道德,法家主张法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孔子针对“导之以政,齐 之以刑”的刑法思想,提出“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思想,把教育放到治国安邦的首要地位。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讲到中国哲学时,他说:“在我们看来,法律盼制定以及公民 法律的体系包括有道德的本质的规定,所以道德即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里,道德并不是单 纯地独立自存的东西,但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所以中 国人既没有我们所谓法律,也没有我们所谓道德。。当然,这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但侧重点是 有区别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敦伦理、重道德的教育思想,一直占着统治的地位。 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孔子学说论述公私生活,井然有序,是一种伟大完美的政治哲学 体系。这并不完全是赞美夸张之词。 重新认识孔子的中庸之道 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都是遵循辩证规律发展前进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法的规 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 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 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盼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附否定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484页)在社会生活中,事物有量变的过程,也有质变的过程,量变为质变作准备,质变是量变 的完成。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安定与动乱,中国封建社会就是按其内在的规 律缓慢地向前发展的。一个哲学家或一个社会改革家,正确认识与把握这种过程是很不容易 的,是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当时社会大动乱。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活动,目的是想“治国安邦”。孔 子以前学在官府,孔子提倡私人办学,这是教育上很大的变革,许多民间子弟有了入学的机会。 孔子中年曾在鲁国担任过一些官职,一生主要是从事私人讲学活动,周游列国,也是推行他的 治国安邦的主张。孔子编纂了‘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他讲学的教材。在讲 ·92· 万方数据 学中,他提出“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道德哲学。黑格尔的抽象概念不是从具体事!物概括出来 的,而是从他的绝对观念出发,然后回到具体事物中去。正因为如此,他把孔子的哲学贬为道 德的哲学。实际上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客观世界的研究,是有不同的侧重面的,而孔子是侧重 社会政治生活。在社会生活方面,孔子是提出了许多光辉的辩证的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思 想财富,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展。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中,中庸思想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他为人处世和行为的重要 准则。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一种主张以刚克柔,一种主张以柔胜刚。孔子认为刚太过,柔不足, 都是不可取的:孔子提出了“过犹不及”的思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 “度’,事物就要走向反面。要正确解决问题,就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度”。孔子与他的学生子 贡,议论子张与子夏孰贤时,孔子认为“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进而问他“过”与“不及”何者 为好时,孔子认为“过犹不及”。两者都不是正确的认识方法与思想方法。孔子认为“中庸之 道”才是正确的认识方法与思想方法。这种认识方法与思想方法,在一定的情况或事物发展的 一定阶段,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协调了社会的矛盾或人际的关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在行为和做事穷面,孔子提出“中行”,在《论语》中有“允执其中”,是合理至当的意思。又 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在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孔子既反对急躁、冒 进,又反对畏缩不前,条件不具备,冒然行事,必然发生错误,条件已经成熟,不去奋斗,,就要失 掉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