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中医药探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后缺乳中医药探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药探究进展   【摘要】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文章阐述了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并从中医药的汤剂、针灸、按摩、药膳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 产后缺乳;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157-02 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其采取的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乳营养全面能充分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还可以增强婴儿的抵抗能力;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以及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婴儿出生后纯母乳喂养4~6月者必须达到40%,母乳喂养率须达80%。我国目前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47%~62%,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16%~34.4%[1]。乳汁量不足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乳汁量不足而导致产后1个月内及其以后母乳喂养失败者约占34.39%[2]。因此,研究如何对产后缺乳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症状,满足婴儿喂养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本文对近些年中医药干预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生,而赖气以运行。缺乳病名首次见于隋《诸病源侯论》,认为缺乳病因为津枯血少。唐《经效产宝》指出缺乳病因是“气血虚弱,经络不调”。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将缺乳分为虚实两证进行讨论。清《傅青主女科》提出“失乳乃气血之所化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而朱丹溪《格致余论“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则视为痰湿阻滞乳络之开端。因此,气血亏虚以致乳汁生化不足或情志抑郁导致肝气不舒而影响乳汁生成,为产后乳汁缺乏的主要发病机制。 2 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 近年来,对产后缺乳的辨证分型讨论较多,同时根据分型予以辨证施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李凤鱼等[4]将本病分为虚实两证:气血虚弱证治以补气养血,通络下乳,方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等;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用下乳涌泉散加木馒头。马明霞等[5]将产后缺乳分为三型辨治:气血虚弱型以通乳丹为基本方;肝郁气滞型以下乳涌泉散为基本方;痰湿壅阻型治宜健脾化痰,通络下乳。宋肄?[6]将本病证型分为四类:气血虚弱型治以补气养血,通脉增乳,选取通乳丹为基本方,同时指导产妇增加营养;肝气郁滞型治以乳涌泉散为基本方,在此基础上指导产妇多食清淡之品,多与其沟通,使其心情开朗;痰气壅阻型治以健脾化痰、通络化乳,禁食辛辣、油腻;热毒蕴结型治宜清热解毒,通络化乳,同时增加高纤维蔬菜,少食高脂肪、红糖及辛辣类食品。曲淑艳[7]采取化痰理气通络之法治疗痰湿型产后缺乳。贾存恩[8]论治了肾虚型产后缺乳,治以滋肾涌乳汤。 2.2 针灸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具有活血通乳,疏肝通脉之功效,可以刺激乳汁的生成。通常针灸主穴多选用膻中、乳根、少泽为主,配穴为足三里、太冲。李种泰[9]针刺法取主穴为膻中、乳根、少泽,气血虚弱者加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肝俞、太冲、期门,总有效率为90.9%;吕化伟等[10]取主穴为膻中、少泽、乳根、屋翳、合谷,配穴用脾俞、足三里、内关、行间。气血亏虚型主穴采用提插、捻转补法,肝郁气滞型主配穴皆采用提插、捻转泻法,总有效率达93.1%。王中兴等[11]采取针灸结合手法,主穴为乳根、膻中、少泽,气血虚弱型配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型配太冲、内关。痰湿瘀阻型配丰隆,出针后结合手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7.6%。 2.3 推拿、按摩治疗 按摩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治疗方法,可以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选取穴位,进行局部或全身按摩,治疗产后缺乳,有较好的疗效。李信群等[12]采取乳房按摩结合背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取穴为膻中、少泽、乳根、肺俞、心俞、膈俞,促使产妇的泌乳量显著增加,乳房胀痛程度减轻。程爱青等[13]取穴为膻中、乳根、少泽、合谷、足三里、下巨虚、三阴交、太冲、膀胱经,进行特定穴位推拿,极大地促进了母乳喂养,还能有效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杨丽芸等[14]采用手法按摩治疗该病,取主穴为膻中、膺窗、乳根、合谷、少则、天池、曲池,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穴、关元穴;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