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是媒体责任与义务
关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是媒体责任与义务如今,关于体育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其中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唯金牌论的话题。
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过去和现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明确提出今后我国体育要实行:以夺取金牌为目标的奥运(竞技体育)战略和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的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战略并存的体育发展战略。不可否认,多年以来国家为更好地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多种尝试并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如体育彩票的收益按比例投入到体育事业中来即具有积极意义。
如今国内许多地区的高档社区、公园、街心广场及中小学校等地,都安置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健身器材,有些中小学建起高档的体育场馆,为满足一部分成功人士的健身需求,各地又陆续建成数量不等的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健身场所。这些事实与20年前相比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动辄一掷千金的竞技体育相比,我们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仍然是九牛一毛,特别是那愈演愈烈的唯金牌论。
二、“唯金牌论”的弊端必须要彻底解决
2008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块金牌的骄人战绩,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数第一名。中国竞技体育创造了历史,达到事业的巅峰,同时扬眉吐气地击败我们的体坛宿敌美国(获36块金牌)和俄罗斯(获23块金牌)。但当奥运会烟消云散之后经过冷静分析,按人口平均我国是2550万人分享1块金牌,美国是833万人,俄罗斯是609万人。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在每块金牌上平均的成本投入更是远远大于美、俄等国。因为在举国体制、“唯金牌论”的前提下,我们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几乎从来都是不惜代价的。而每一块金牌的取得,也绝不是一名运动员与一名教练员组合的单打独斗的结果,它背后是与之配套的后备人才(包括为顶尖运动队或运动员陪练的专业人员)工程、科技服务与创新工程、教练员培训工程、运动员教育工程及场地设施建设维护的经费投入工程等诸多联系紧密且繁杂的系统工程,这些投入是非常巨大和惊人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仍在沿袭的举国体制、各级体育主管部门领导视若神明的“唯金牌论”,所带来的危害后患无穷,有关部门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理布局,我国竞技体育的局部优势很难保持
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在田径、游泳等体育基础项目上与欧美体育强国比尚有不小的差距。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有效途径,向各国体育界朋友,特别是我们的邻国介绍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包含的独特文化背景及发展历史,并借以达到推广、普及、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国技柔道、跆拳道早已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具有悠久的历史及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却还是非奥项目,这已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界的悲哀。
2.“唯金牌论”是造成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后继乏人、实力下滑的罪魁祸首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曾经是中国体育一面旗帜的中国女排仅获第10名。
究其原因是:当国人及中国女排的教练员、运动员沉浸在一次次升国旗、奏国歌的喜悦中时,中国女排的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队、巴西队、美国队等以牺牲一部分成绩为代价,悄然完成了队伍的新老交替,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实力。反观中国女排,随着老队员的力不从心,实力超群的新手又青黄不接,因此成绩大幅下滑实属必然。说到底这都是“唯金牌论”惹的祸。因为“成绩”是考核教练员的唯一指标。与前任比、与自己以往的执教经历比,成绩下滑则轻者“下课”,重者危及前程。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赛中哪位教练员敢于冒险启用新手,或者有精力、感兴趣去考虑队伍的梯队建设问题。
3.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仍是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的“瓶颈”
目前国内各地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几乎都是新建的体育场馆。而当前我国实现全民健身战略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健身场所的缺乏,这直接影响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国内各地的专业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与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即只为各级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服务。偶尔也是官员和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自娱自乐”的场所。体育管理部门有时也拿出极少量的专业场馆对外经营开放,但其每小时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收费标准,又不是广大工薪族能够承受的。而学校、机关、企事业等相对封闭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更是不容外人染指,特别是学校,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有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甚至连本校学生都无权享受。国家花巨资建设了大量场馆等体育设施,这些设施平时的利用率极低,甚至闲置,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我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及维护的怪圈。社会各界多年来一直呼吁解决这一问题,但至今为止,有关部门未能拿出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克服上述弊端的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舞台机械设备在剧场演出过程中管理工作.doc
- 关于船舶代理人无单放货问题探究.doc
- 关于职业学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探究.doc
- 关于船闸自动控制程序优化设计.doc
- 关于职业高中英语反思教学行动探究.doc
- 关于艺术品鉴赏和收藏话题.doc
- 关于节约型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论述.doc
- 关于英语写作教学若干问题和思索.doc
- 关于营林建设方法和其管理对策探究.doc
- 关于营林造林若干问题探析.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