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语言亚健康现象和矫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习作语言亚健康现象和矫治

小学生习作语言亚健康现象和矫治   在《读者》上看到一个故事:父亲是作家,儿子却最怵作文,老师认为这孩子的表达有问题。为了挽救后进生,老师找来班上同学写得好的作文,让他学习、模仿。父亲看了这些“优秀作文”心中大喜,对儿子说:“这些作文写得一点儿也不好。开头一段排比,堆砌词藻;中间又是引用名人名言;到了结尾,为赋新词强说愁,自己的话一句也没有。你得庆幸自己没写成这样!”正如这位作家所言,近几年,有些小学生习作看上去语言华丽、文字漂亮,实则通篇虚言、不痛不痒。而这类习作不仅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还经常发表在各种“优秀作文选”上,更有不少老师将此类习作当作范文让学生模仿,正是这些有意无意的引导,使得小学生习作语言出现上述似病非病的现象,笔者将其称为“亚健康现象”,希望引起同行们的关注,并一同探寻对策加以矫治。 一、虚言妄语 “虚”,《新华字典》解释为:“不真实的,跟实相反”;“妄”意为“荒诞不合理”。“虚言妄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假、荒诞,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习作中较为常见: ▲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1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 ▲今天早上我起来,发现妈妈趴在我旁边睡着了,我看见妈妈布满血丝的双眼,忍不住掉下泪来。想起今天是学雷锋日,于是我偷偷地把所有家务都做好了,妈妈起来看到整洁的家,泪流满面,对我说:“有你这样的孩子真好!” 近日,这样一组记录学雷锋活动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一篇篇童稚文字,一个个虚假故事,让人捧腹,更让人担忧: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编造虚言妄语?笔者以为,首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被禁锢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失去了在外撒欢的环境和冲动,孩子们时刻受到重点保护,生活顺达而平淡,缺少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老师硬要他憋出一件学雷锋的事来,他只能是无病呻吟或者胡编乱造。其次,小学生的习作绝大部分是命题作文,老师规定主题,限定字数,要求注意思想内涵,超越孩子的情感与认知范畴,逼着孩子们拿着舶来的一知半解的经历,给情感“注水”。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指出:“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习作要求。求真就是要求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立诚就是要求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以下对策:①增加说真话的内存,即让孩子们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诉。如上文中的“记一次学雷锋活动”,可在习作前开展一次学雷锋“微善行动”,带孩子们走出校门,每个人做一件好事,即使事情很小,只要是对别人有帮助的就可以,回校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再下笔成文就会真实得多。②创设说真话的氛围,即让孩子们自主选题,自由交流。在习作指导中,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开放作文内容,开放作文形式,少写命题作文,平时可让学生写写“微日记”。我班学生写的《蚂蚁的生活》《黄豆是怎样发芽的》《班级里的小金鱼》等日记简短灵动,充满童真童趣,这些日记与美术课的“写生”类似,不给学生设置框框,放手让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自己的发现,可以描写现象,也可以抒发情感。 二、空言套语 “空”即空洞,没有内容;“套语”即流行的公式化的语言。“空言套语”这种现象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洞化、模式化。比如: 毫无疑问,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光荣的人。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是“灵魂的缔造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小事,更让人无不感慨教师的伟大。 …… 老师,是您带领我们扬帆起航,从茫茫的大海中捞起无穷的“宝藏”;是您帮我们找到了光明的钥匙,打开了智慧之门。如果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被您滋润的花朵;如果您是温柔的月亮,我们就是陪伴在您身旁的点点繁星…… 以上两段文字摘自五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这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又是引用名人名言又是使用比喻排比,看起来满眼好词佳句,实则空言套语、华而不实。这种现象在小学生的习作中非常普遍,追根溯源:一是教师评价的误导。不少老师不顾各学段的差异,无论哪个年级,都强调“文笔”,一味追求文字修饰,评价起点过高,以妙笔生花的标准衡量学生的习作,日久天长,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套用优美句段,以博取高分。二是优秀习作集的误导。笔者在书店经常看到《满分作文》《考场作文》之类的习作指导书,大略翻翻,发现不少满分作文都有拼凑的痕迹,貌似文字功底扎实,实则通篇套语虚言。还有《一百个好开头》《一百个好结尾》之类的书,仿佛背几个开头、结尾就能写出好作文。孩子们读了这些书,误以为只要用上这些华丽的套板式语言就是优秀习作,于是,腔调相同、语句相似的“新八股文”应运而生。 要矫治空言套语,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