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应用.docVIP

基于意象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基于意象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基于意象英译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诗词的意象为诗词美的重要体现形式,而意象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原诗美的传递。该文总结了古诗意象翻译的四大困难之处,并且分析指出,译出完美的诗词可以运用的策略;并且通过实例分析出诗词意象翻译中对原诗意象和意象背后的意境的理解和传达,在实践中还要结合译入语境对意象作阐释或调整,这种策略对唐诗英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诗英译;策略;意象   中国古代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文思隽永,耐人寻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的最完美组合。语言简约凝练,意味深长,翻译时若不力求臻于此种境界,则不仅可读性甚小,而且会因神韵的丧失而无法充分表达诗人之志。化境??易事,隐含于其中的内容及方法博大精深。为了达到意境的移植必须做到传神、传形和传美这几点。传神就是将意境的核心形象传达出来,使读者了解诗的本意;传形就是要将语言上的音响美,即抑扬顿挫、韵律等和谐铿锵的美感传达出来,另外,还要将语言上的措辞、构句和意念上的调和配合等的美感传达出来,这就是形态美的移植。   所以人们欣赏诗词,尤其是古诗,并不仅仅欣赏它的语言文字本身,而是透过表象品韵味,因此,诗歌文体的特殊性给翻译诗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译者不仅仅在感知与把握原作的文字、韵律、节奏等形式因素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美学特征和旨意情趣传达给读者,还要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和原作比较接近的审美感觉。因此,在翻译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把诗词中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通过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深层含义。   1意象   所谓意象者,含有“意”的“象”也,是诗歌欣赏中常用的一个词。这个“意”是指主观的感情或心愿,这个“象”是客观的景或物。或者云,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融和,即为“意象”。 就是指审美主体(读者)在从审美客体(文木)中获得了种种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在自己的脑海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反复加工后获得的移情感受。正如朱光潜所指出的:诗的境界是情景的结合;美国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也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意象”。肯定了汉语言文字引发的意象的客观存在。注重含蓄美和中正美的传统文化使古诗的意象层出不穷。   2意象翻译的困难之处    (1)诗词创作环境的无法再现   诗歌本是诗人灵光乍现和字斟句酌的结果,其中的意象即便是诗人本人也无法再现。“诗不属于批评者本人,也不属于作者本人。”   (2)文化的差异   中英传统诗词在意象表达上有其相异之处。李白诗中“月亮”所暗含的思乡情愁远非英语中“moon”所能表达。   (3)诗词的模糊性   刘勰称之为“隐”,“隐以复意为工”(《文心雕龙?隐秀篇》)。“隐”,就是“文外之重旨”,优秀的作品必须是多重的、曲折的意思,而不能仅仅是一重意思;字面之外的意思,才是主要的,重要的。“模糊性”,即意义的不确定性。   (4)诗词翻译中“意”与“形”之间的矛盾   翻译中,译者既要考虑意象、意境、意蕴,又要考虑样式、节奏、韵脚。这往往令译者感到难以取舍。   3意象翻译策略   只要能言志和给人与原文同样的美的享受,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3.1保留   有些比喻性意象是诗人对世界独特的认识,及对语言独特的运用。这类意象应加以保留。如宋代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Like the catkin in the wind lands being lost, which gives me pain,   While my life suggests the duckweed being spatterd by the ram.   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衰恸。“飘絮”、“浮萍”,诗人匠心独运.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之感。把隐喻改换为明喻,传达了诗人的匠心独运和特有的审美体验。   3.2译本意   那些具有文化色彩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构成的比喻性意象,如译本意,难以被读者所理解,一般也应正常化。例:李白在《山中问答》中:   问余何意栖碧山   He asks why I perch in the green jade hills.   “栖”,这里指“定居”,其比喻含义己淡化,应将其正常化,译为“live”。    即应译为He asks why I live in the green jade hills.   3.3变通   有些比喻性意象,考虑到东西方的审美差异,译时要改成符合译者的语言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