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及聚落特征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Chinese Minority Architecture浅析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及聚落特征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Dwelling and Settlement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马磊MaLei中图分类号 TU-092.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11-0144-03摘 要 该文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处土家 族传统聚落的实地考察,最终选取了咸丰县大水坪村、 咸丰县刘家大院、来凤县黄柏村、来凤县舍米湖村、以 及宣恩县彭家寨等五个典型聚落作为文章的研究实例。 以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聚落研究工作室的一手测绘 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这五个聚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聚 落中典型建筑的建造特征,试图从保存尚好的土家族聚 落中探求出中国民族聚落及其传统建筑文化的本源及发 展规律。关键词 土家族 民居 聚落 空间布局 建造特征A bstra c t Throu g h th e o bserv a tion a n d stu d y o f se v er a l se tt leme nt s in Enshi A ut o n omo us Prefe cture for Tujia and Mia o Nationalities, and ba sed on the surveying and mapp ing da ta of the Settleme nt Research Stu dio in Grad uate Ce nter of Arc hit e c ture, Pekin g University, th e a uth or analyze d the spa tial distribution chara c teristics of five typic al settleme nts and the c onstruction c hara c teristics of th e typic al buildings in th ese settleme nts. This pap er tried to seek the principle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s e tt l eme nt th r o u g h th e s e we ll- p r e s e r v e d settleme nts of Tujia Nationality.K e y wo r d s Tuji a N a t i o n a li t y,F o lk d we llin g , Se tt leme nt ,S pa t i a l d istri b ut io n, Co nstru c t io n chara cteristic1 历史文化背景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聚居的土家族,是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作为远古巴人的后裔, 在1956年才被确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①。根据前人 所做的研究,土家族的先民可以追溯到源于巫巴山 地和鄂西山区的巫山人、建始人和长阳人。由于巫巴山地和鄂西山区山高坡陡,地势狭 窄,物质条件有限,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人口的不断 增加,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大批原始先民开始 外迁。管维良教授在《巴族史》中,将巴人分为三 支②,并对他们的迁徙和发展阐述了一条完整的线 索。龙蛇之巴③:原始社会末期东迁至洞庭湖北部 平原云梦泽的西岸,后至汉水中游,春秋后西撤到 大巴山一带,最后分布在今川北地区,基本融入汉 族。鱼鳖之巴④:其实是巴人的两个部落,其中一 支鱼凫部落发祥于奉节,沿长江上游向西迁徙,自 宜宾转入岷江逆流而上,在公元前800年到达四川 广汉一带,建立了鱼凫蜀国;另一支鳖灵部落可能 属于白虎巴人一个分支,先沿长江上游西迁,到涪 陵后沿吴江而上到彭水,再转溯芙蓉江到达遵义, 而后又向西发展,取道岷江进而向北到达成都平 原,灭鱼凫蜀国并建立开明朝蜀国,于公元前316 年被秦所灭,也融入了汉族。白虎之巴⑤:一部 分发展到长阳武落钟离山后沿清江向上游发展, 迫于北面殷商的压力,大部分由清江转郁水、乌 江到达涪陵一带,再向西发展至重庆建立了巴 国;一部分可能沿大溪进入巫山奉节一带,再向 西发展;一部分可能进入湘西。秦灭蜀后又南下 灭掉巴国,巴国灭亡后白虎巴人向东逃亡长江以 南的武陵山区⑥,很容易地与本是巴人后人的武 陵山区土著先民融为一体。到了宋代,逐渐演变 为今天的土家族(图1)。宋代以来,土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武陵山区一 带,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