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哈萨克语拟声词比较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哈萨克语拟声词比较探究

汉语、哈萨克语拟声词比较探究   摘要:汉语和哈萨克语都属拟声词相当发达的语言,两种语言之间有许多方面可供比较。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从两种语言拟声词的来源对象、语言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理据等四个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哈拟声词。 关键词:哈萨克语;汉语;拟声词;比较 中图分类号:H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93-04 拟声词(onomatopoeia)是指模仿声音而造的词,它是人类语言中最古老的成分之一。汉语中自古以来拟声词就非常丰富发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中的第一句诗,其中的“关关”就是模仿关鸠鸟在河岛上鸣叫的声音。在哈萨克语中,拟声词是极其特殊的一类词,其数量很大、运用非常广泛,并且形态变化也比较丰富。拟声词不仅经常运用在哈萨克语的口语中,而且也随处可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satir- satir”(哗哗声)、“yq-yq”(唧唧喳喳)、“duwd-duw”(嗡嗡,蜜蜂叫声)、“atr-atr”(噼噼啪啪,鞭炮声)、“salq-ulq”(咕嘟咕嘟,喝水声)、“dur-dur”(突突,摩托车的轰鸣声)、“ps-ps”(呼呼的睡觉声)、“tars-tars”(扑腾扑腾,心跳声)等。①由于汉哈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自然就会显现出很多差异。本文试从汉哈拟声词的来源对象、语言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理据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来感知“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模拟声音造词时存在的共性和个性”。[1](P123) 一、汉哈语拟声词的来源对象比较 汉语、哈萨克语拟声词都来自三个方面――人的声音、动物的叫声和各种事物的声响。 (1)模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人发出的各种各类的声音进行模拟创造出了拟声词。汉语有:‘咿咿呀呀’(孩子学语声)、‘叽叽喳喳’(杂乱的说话声)、‘呼哧’(喘气声)等”。[2](P22)哈萨克语中模仿人的声音的拟声词有:“rs-rs”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sbr-sbr”咕咕(小声的说话声)等。 (2)模拟动物叫声的拟声词。通过观察模仿动物的叫声形成了大量的拟声词。在汉语里有:“喵”(猫叫声)、“汪汪”(狗吠声)、“咯咯哒”(母鸡叫声)等。哈萨克族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限制,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古代哈萨克族人民由狩猎经济发展为游牧经济后,产生了许多与畜牧业相关的词汇,自然地也产生了模仿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例如:“tawq qtqldayd(qtqldaw) ”母鸡咯咯的叫声、“Sawsqan qlqtayd(qlqtaw)”喜鹊喳喳叫声、“myawlaw”(喵喵,猫的叫声)、“irlew”(蝉噪叫)、“toqldaw”(啄木鸟发出的嗒嗒声)、“qoy manrad(manra)”(羊咩咩叫)、“Qara qarqldayd(qarqldaw)”乌鸦呱呱叫声、“Aralar zldayd”(蜜蜂嗡嗡叫)、“angqyttaw”(旱獭的叫声)、“Tqanyqldayd(yqldaw)”(老鼠吱吱叫)、“sayraw”(鸟鸣声)、“jlq kisinedi (kisinew)” (马嘶叫)、“qaz qangqldayd(qangqldaw)”(鹅呱呱叫)、“oqa qorsldad(qorslda)”( 猪??叫) 、 “iyt qangqldayd(qangqldaw)”(狗汪汪叫)、“Jlan sldayd(sldaw)”( 蛇咝咝叫声)等。 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条件的限制,在新疆牧区生活的哈萨克族牧民除冬季外,一年三季要搬十几次家,在转场、搬家的过程中驮毡房的任务主要是由牛来完成的。在长期对牛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哈萨克族牧民为了更容易识别牛,根据其不同的性别、年龄、毛色、动作及其他特征,给牛取了不同的名称,称谓牛的词语就多达40多个。如:“ogz”(犍牛)、“ogze”(两岁犍牛)、“qunan ogz”(三岁犍牛)、“donen ogz”(四岁犍牛)、“bet ogz”(五岁犍牛)、“bujaw”(公犊牛)、“erkek tayna”( 两岁公牛)、“qunan buqa”(三岁公牛)、“buqa”(公牛)等。模仿牛叫声的拟声词也非常多,例如:gz mngiredi(mngirew) 种牛哞哞叫、mngirewik bujaw (mngirew) 牛犊哞哞叫、syr mngiredi (mngirew) 牛哞哞叫。 (3)模拟自然界事物声音的拟声词。“众所周知,大千世界万物有灵”。[3](P227)自然界各种事物也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这就自然地给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