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
与心脏病变研究
研究生:范震
导师:赵幼安教授
前 言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门脉高压和肝
功能衰竭所引起并发症的不断进展为特征。在美国、西欧,由肝
硬化引起死亡者仅次于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意外事故,占
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由于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肝硬化
也是我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全世界不同地区对肝硬
化血流动力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门脉
高压形成机制方面,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包括后向血流学说,
前向血流学说、液递物质学说等。1953年,Kowatski首先指出,
肝硬化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输出量(CO)明显增加。该
结论被以后许多报告所肯定,称其为肝硬化高动力循环
ci cardiac
(Hyperdynamicrculatioil),又称为高排血状态(High
outputstate)。高动力循环在维持门脉高压持续存在中发挥重
要作用。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原发外周动脉扩
张和侧枝循环等因素共同参与了高动力循环的形成【1’2】。最近,
对心脏本身的研究证实,肝硬化病人存在着肝硬化性心肌病
rrhotic
(Ci cardiomyopathy)口,“。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随着超声Doppler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超声
Doppler技术已经成为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硬
化性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可
靠手段。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Doppler技术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
流动力学、心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发病机制,以期指导临床个体
化治疗。尽管目前对逆转肝硬化病理组织学病变仍无突破,但对
其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将会使肝硬化临床治疗进入一个早期
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的个体化治疗阶段,有望在控制和延缓
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纤维化方面有所突破。
实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所有病人均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9年6月一2000年
2月期间的住院病人。肝硬化组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
46.1±9.4岁,范围:38—68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
室生化、超声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病理证实2例)。其
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者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
者1例。所有病人均按照肝功能Child—puph分级法分类。肝功
能A级(A¨)组8例,B级(B7—9)组12例,c级(C1旷13)组7
例。腹水阳性者2o例,顽固性腹水8例。均排除心血管及肺部
疾病,且心电图检查正常。排除原发或继发性肝癌、严重贫血(血
红蛋白909/L)、病史1月的消化道出血。排除近期内((3个月)
32.6 30mmol/L)、
酗酒、血清肌酐1 ummol/L、低钠血症(血清钠1
严重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糖尿病等。所
AR)阻
有病人禁用拟交感神经类药物、p一肾上腺素能受体(D
滞剂、硝酸酯类和抗高血压药物。给予低盐饮食(1.2-2.09氯
化钠/d)和休息治疗。
1.2正常对照组(ctr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6.9
体表面积,单位:m2)。SRI=MAP-8
o/ci(单位:dyn·s/cm5m2).
4.6统计学处理:应用SAS6.12版软件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
处理。数值资料均采用膏±sD表示。肝硬化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数
值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以P0.05、
Po.01作为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检验标准。
实验结果
1.一般资料:肝硬化组与ctr组在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无
显著性差异。排除了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有关疾病和因素。两
组的生化、临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INDOWS环境下轴功率测试及扭振信号分析系统.pdf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3a1)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分析研究.pdf
- 安徽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及推进战略的分析研究.pdf
- 白洋淀淀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对策的分析研究.pdf
- 摆脱城市化的低水平均衡--_--城乡融合及社会互动中的劳动力流动.pdf
- 滨海复合湿地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及评价-以海兴湿地为例.pdf
- 滨海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构建的的分析研究.pdf
- 不规则组合结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的分析研究.pdf
- 不同加固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的分析研究.pdf
- 柴油HCCI燃烧微粒形成、演化及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