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热河日记》中的长白山民俗.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河日记》中的长白山民俗   摘要:朝鲜学者朴趾源的《热河日记》是以燕行录的形式写出的一本文化巨著,这部著作记录了使团的整个使行过程,是朴趾源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接受。卷一中的《渡江录》和《盛京杂识》、卷二中的《?R汛随笔》所记录的正是长白山区的山川地理、民俗生活,记录了朴趾源等在鸭绿江、辽阳、盛京和广宁一代的旅行见闻,充分展现了清代长白山区的服饰、婚丧等方面的民俗。   关键词:《热河日记》 朴趾源 服饰 民居 婚丧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30-02   18世纪后半叶,朝鲜学者朴趾源跟随堂兄来到中国,并沿途考察了所经之地的风俗民情。本着将中国百姓的实际生活和相关文化介绍给朝鲜的目的,归国之后,朴趾源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以纪行文的形式将自己郁积多年的情绪和建设强盛国家的想法付诸笔端,形成了《热河日记》。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朴趾源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接受,是朴趾源以当时清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为载体,以燕行录的形式写出的一本文化巨著。   《热河日记》有序言和正文五卷,前三卷以日记为主体,记录了使团的整个使行过程。卷一中的《渡江录》和《盛京杂识》、卷二中的《?R汛随笔》所记录的正是长白山区的山川地理、民俗生活,记录了朴趾源等在鸭绿江、辽阳、盛京和广宁一代的旅行见闻。其中《渡江录》是从鸭绿江到辽阳这十五日间的见闻,《盛京杂识》则是自十里河到小黑山五日间见闻的记录,《?R汛随笔》是从新广宁到山海关九日之间的记录,这几部分所记之事立足于长白山区的见闻,充分展现了清代长白山区的服饰、婚丧等方面的民俗。   一、《热河日记》所见清代长白山区服饰习俗   燕行期间,朴趾源对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些记述为我们研究清代长白山区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了满族不同阶层的服饰,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身上喜好挂多种佩饰。其中诸如烟袋、小刀、绣囊等在《热河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无不口含烟竹,光头摇扇……所佩缤纷,或绣囊三四、小佩刀皆插。”这些饰物皆是用于满族人狩猎生活的,后来由于世代相传便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装束。   二是喜用黑色的服装。《热河日记》中记载了在马首河边的一个老村婆,手里拿着高粱秆驱赶驴群:“身披青布短裙,足穿一对黑靴子,头发尽秃,光光如匏……”这里从老村婆的青布裙的装扮上,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普通百姓。   三是满族妇女无裹足的恶习。例如在《渡江录》中,朴趾源在细致观察长白山区百姓的服饰后进行了这样的记录:“顽其服饰制度,满髻插花……足下穿一对靴子,绣得草花凤蝶,盖满女不缠足不着弓鞋。”这样的习俗与清政府严令禁止八旗妇女缠脚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天足和穿靴的习俗又是与满族人崇尚骑射的狩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正如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所说,看一个妇女是旗人还是民家,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她着靴子还是穿弓鞋。旗人者穿靴子,而穿弓鞋者必不是旗人。   二、《热河日记》所见清代长白山区婚丧习俗   朴趾源对出使中国期间所见的长白山区的民族婚丧制度及其习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在《热河日记》中,朴趾源记述了满族的婚丧制度。   首先,朴趾源对诸如婚配、迎亲等婚俗问题进行了分别的记述。婚服方面,《?R汛随笔》中记载了朴趾源与祝姓的对话:“朝鲜妇女髻服之制,皆仿中华上古。”并通过祝姓的谈话得知了邓州地区是“女服大同俗,女子出嫁时,有髻无笋,无论贫富,民妇无冠,惟命妇有冠,各随夫职,簪钗有品……”在迎亲问题上,《渡江录》中亦有详细记载,是朴趾源在通远堡看到的一次隆重的迎亲礼:“门前有箫茄饶钲之声,急出现之,乃迎亲礼也,彩画纱灯六对,青盖一对,红盖一对,箫一双,茄一双,华集一双,叠钲一双,中央四人,肩担一座青屋轿,西面传玻璃为窗……一车共载四个老婆,面俱老丑而不废朱粉。”从这些记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幕具有民族特色的迎亲礼。这支迎亲队伍有七八十人以上,他们箫茄饶征、前呼后拥。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断出结婚的是一个富户人家,车上有妆婆、乳媳和丫环,而且还体现了清代社会这一地区的满族人民的一些习俗,他们是非常重视妆婆和乳母的。   其次,朴趾源对当地的丧礼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记述。在《?R汛随笔》中朴趾源亦记载了丧舆的相关内容:“沿道,日逢丧舆,不一其制,而太质钝,舆之大,几如二间屋子。以五色锦缎为帷帐,杂画云物鸡雀,亭顶或烂银,或结五色丝为纽。双辕长几七八丈,红漆饰以黄铜……红盖一双,青盖一双,黑盖一双,幡幢五六对。继之笙箫,鼓吹,僧徒,道流,各具其服,诵呗念咒,以随舆后。中国万事,莫不简便,而无一冗费,此最不可晓,非可取法也。”朴趾源批评了中国办丧事时铺张浪费的习俗。   三、《热河日记》所见清代长白山区民居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