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结合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78例疗效探究
中药结合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78例疗效探究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利用中药、针灸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综合疗法,并研究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近年来该院接收的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分析疗效,利用SPSS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57.7%和29.5%高于对照组的43.6%和20.5%,且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 讨论
据统计,约有80%的脑卒中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9-13],轻者半身不遂重者偏瘫,伴口角歪斜、失语或语言不利、吞咽障碍、偏身麻木等。张力高者则上肢肩内收、肘屈、手握固,下肢提髋、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外旋外展划圈步态、足下垂、足内翻,步行能力差且生活需全部或部分倚赖,需长时间治疗和康复,给病人生活及精神上带来很大痛苦[13-16]。
中医治疗中风已历史悠久,疗效可靠,中风恢复期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病因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肝肾亏虚。采用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重用棉芪补气养血,赤芍、红花、当归、川芎、桃仁、鸡血藤养血活血,化瘀通经,桂枝温经通脉,牛膝、地龙引经通络,临床随症加减对症治疗。
中风病因瘀血、肝风、痰浊蒙蔽清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神为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核心是调神,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内关、人中调神、醒神,三阴交补肝肾、安神志,下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还可加风池、完骨、天柱补益脑髓。实践证明其疗效较传统针刺法明显提高,可进快提高运动能力,结合电针的运用临床中随症加减改善伴随症状,纠正异常姿势(足下垂、足内翻、下肢内收肌差等)效果明显。
现代康复训练使用Bobath、PNF、Rood等促通技术,结合运动再学习,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诱发主动运动,持续牵张、PNF、滚桶训练等降低张力,预防和改善异常姿势使肢体功能尽快过渡到Brunnstrom的部分分离运动期或分离运动期。通过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提高步行能力,由被动接受中药针灸结合主动运动,发挥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信心。
由上述可知3种疗法之间存在着主动与被动治疗、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相互补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针对脑卒中偏瘫开展单纯的针灸疗法和综合疗法的临床对照试验,利用3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疗法的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单纯性针灸治疗的88.5%,其中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57.7%和29.5%,高于单纯性针灸治疗的43.6%和20.5%,验证了综合疗法的疗效较之单纯性针灸疗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之所以采用综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性针灸疗法,究其原因,笔者在长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3种疗法作用既协同又互补,整体化辨证结合了个体化康复,从而综合治疗提高了疗效。
具体说,醒脑开窍针刺法与现代康复医学在治疗方法与学科理论上有极强的互补性,在改善运动功能、纠正异常模式的治疗上有协同性。如中医对中风主症常以半身不遂、偏瘫描述,概念模糊,不能客观、量学、具体反映患者运动功能损失的(部位、)程度,即未能表达病人床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及步态的不同状况。而现代康复评定中,Brurm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及其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上田敏运动功能评价法等用来明确障碍点、程度、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上弥补了传统中医的不足。
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评定、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颇具特色,在降低张力,预防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以及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上有良好的优势。治疗上弥补了单纯针灸治疗对异常模式的形成重视不足的缺陷。但在早期肌力低下时,采用的促通等技术费时费力、刺激量小,疗效差,而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刺激量大疗效明显。传统的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补气、活血、通络,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抗缺氧能力,提高应激能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灌注,是偏瘫的治本之法。3者的有机结合加速了中风的恢复,缩短了病程,最大限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病程6个月或1年以上的病例疗效相对较差,多数不能坚持3项治疗2个月,故神经内科及康复科医生要告诫病人及家属抓住前3个月黄金恢复期,早期坚持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黎明.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6):138-165.
[2]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156.
[3] 郭泽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