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真切中吟出忏悔――品评《小狗包弟》.docVIP

平实真切中吟出忏悔――品评《小狗包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实真切中吟出忏悔――品评《小狗包弟》

平实真切中吟出忏悔――品评《小狗包弟》   摘 要:本文是巴金晚年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文革”期间为了自保,抛弃相处七年的小狗的故事,饱含着真切深沉的“说真话”感情,由此体现出作者真诚忏悔的勇气和精神值得当代人反思。 关键词:质朴 真情 忏悔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是一篇反思“文革”的文章,透过人和动物相处的点滴小事,感受到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窥视被我们忽视的历史。 一、 层层分析 各个击破 《小狗包弟》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第二集《探索集》中。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做了解剖试验品,文章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全文篇幅不长、情节完整,可分为引子(1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开端(2包弟的来历)、发展(3~6在家七年,相处很好)、结局(7~9别包弟)、尾声(10~13深深忏悔)。全文的感情脉络大致是: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下面将层层分析每个部分。 文章的第一段以质朴的语言写了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小狗包弟》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同听人讲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般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比如作者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1]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接着,作者介绍了小狗包弟的来历,描写了人与狗的相处,突出了包弟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等特点。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其特点。正面描写如第二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三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如第三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五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作者为何要突出这些特点呢?这要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者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但无论包弟怎样的可爱和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 在结局部分,作者交代了送走包弟前前后后的经历和想法。包弟只是一只普通的狗,它为什么会变成“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因为在那个抄“四旧”[2]的特殊时代背景,养一条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包弟的身份很特殊,文中交代了包弟的来历,看似平常平淡,实则隐藏深刻含义,我们不能忽略两点:第一、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第二、包弟曾有个瑞典旧主人。再联系到前文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对派),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连“晚上附近的小孩子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3],孩子童心未泯应是喜爱小动物的,而在那样的时代他们也表现得如此麻木冷酷,“文革”的罪恶现实可想而知,让人心灵震颤! 在这种情况下,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走,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前面分析的小狗包弟是个“包袱”的原因外,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包弟的悲剧性命运。这让人联想到与巴金共患难的亲人――妻子萧珊,她的命运也是悲惨的,她没有在“文革”期间和巴金决裂,受尽折磨先巴金而去。巴金晚年回忆、忏悔,也是向受自己牵累的人致歉。 文章到这里,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已经结束了,我们明确作者一共写了两个人与狗之间的故事,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后一个写人的背弃――为了保全自己而懦弱地弃狗。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形之下,孰对孰错,不言自明。通过对比可看出作者自责的必要性和忏悔的必然性。 二、 深沉忏悔 真切致歉 送走包弟,全文就结束了吗?作者的生活就平静了吗?没有。 在尾声部分作者写了送走包弟后的内心变化,由轻松变得沉重,然后转为持久的自责。他的心情轻松是因为包弟走了,没有“包袱”了,不用再整日心惊胆战,害怕给全家带来灾难了;他却又更加沉重是因为想到包弟在解剖台上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抛弃了相处七年、情谊深厚的包弟,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他不断地谴责自己,“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了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4]德高望重的巴金晚年毫无遮掩地自责,不怕嘲笑,不顾名誉,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记小狗包弟就是在记作者自己,在记“文革”那段历史,作者叹息“我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5]巴金在十年浩劫种逆来顺受痛苦矛盾地生活,几度沉浮,几多苦难,岂是“幸运”二字所能概括了的? 我们常说时间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小狗包弟的故事已过去整整十三年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