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襄阳“二津”与漕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襄阳“二津”与漕运   晋代史学家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中记载:“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国之北津戍也,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卫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   邑,指城市,城市即为城邑。城本楚下邑之说,是习凿齿告诉人们,襄阳这个古老的城郭(4600多年光辉历史,拥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率先美在黄帝时代,到春秋楚国更为辉煌),到这个时候已成为楚国下属的一个城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说的是檀溪在襄阳城的西面,襄阳城的南面是亘横的岘山。为楚之北津戍,北,指襄阳城在楚国北方。津,即津渡,渡口。戍,指卫戍,戍守。   北津戍   北津戍并非是襄阳城名称,也不能替换或抵消襄阳原名,更不是襄阳这个地方的地名,而是习凿齿对襄阳城在楚之北方负有重大光荣历史使命,兼有津渡和戍边两大功能作用的简称,合称之为北津戍。   荆楚大地先楚古人经漫长的文明进化,到黄帝时代世间才有了车舟,荆州地区有了原始雏形国家。襄阳告辞万古无名大荒洲,襄人乘舟涉水入住襄阳,最后襄阳终于荣升为荆州先楚之北津戍。   春秋楚国襄阳与黄帝时代襄阳,虽相隔1000多年,但同是四面环水的汉江水围城邑。当时襄阳情况完全如同现今的鱼梁洲。当年万山至羊公山、先人洞山、岘首山山下正是汉江襄阳段分汊的江道激流中心,堪比现在襄阳北面的汉江河。此段河名为襄江、襄水。当年人们从楚之内地荆州南漳地区到襄阳城里去,只能通船。这个只能通船的渡口是通向北方去的第一渡口。这个渡口就在如今襄阳西南三余里琵琶山北麓营盘村。之所以叫营盘村,那是因为北津戍是楚之门户,驻扎有良将雄兵大部队营盘。当时此渡口营盘地所驻重兵与襄阳城里驻扎的重兵就是襄阳军事重地所布的负责津渡和戍边之军事力量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铁打的襄阳”美称就此应运而生了。   这个北津戍始建于襄阳古城建成之初的黄帝时代早期,至楚国被秦国所灭,江水改道,此地渡口干涸。此军事营盘地变成了农人耕地和村庄,前后历时2000多年之后,退出人生舞台,此水路渡口也因此演变成了襄阳至南漳之间的旱路交通要道口,北津戍从此消逝,军事营盘变为了农民耕种土地的农家营盘。   襄阳,自拥有此地此城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细考马如森甲骨文字典之中,相关文字有三处提到“襄”字。比殷商时代早1000多年前就有一个叫“襄”的地方。宋朝人罗泌撰《路史国名记》中有:“今襄阳,古襄国,黄帝时襄城小童者,非襄邑。”说明黄帝时代的确已有襄阳襄城。   公元前1221年,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商高宗(武丁)拥兵伐荆楚而达襄阳。西周第四代昭王姬瑕伐楚就是渡北津戍上岸南到南漳荆山以武力抖威遇大兕。周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82年),蔡公辛伯以王伐楚,天大?耍?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即全军覆没,昭王葬身汉水。   楚人使巧计致周天子六师兵马命丧汉水,又造胶船而导周昭王死于襄阳万山山下的汉江洪流之中,因陪葬有延娟、延娱二美女,后又有春秋郑交甫“神女弄珠”与“解佩授珠”的故事,由汉江女神而有了古襄阳传统节日――襄阳穿天节。   先楚人北伐大战黄帝部落,春秋楚人北伐以图中原。前后两次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阵势可见当年古襄阳之古营盘渡口――北津戍是何等繁华热闹,何等的盛世显赫。“铁打的襄阳”也正是因此等荣耀显赫盛世辉煌而名冠华夏。   东津   东津,一说即现在的东津,另一说原在襄阳岘首山一带,后转至对岸――现东津。   2006年5―6月,湖北省襄阳市文物部门在东津镇陈坡村考古勘探时,发现楚战国时“大司马”鼎的大墓葬,之后出土文物350多件(套)。“大司马”,相当于楚国的国防部长,最高军事将帅(统帅是楚国国王)。这说明东津和北津戍共同组成楚国北方的军事重镇,担负着拱卫和要津的重任。   史料显示,东津,地域辽阔,是控扼襄、樊二城,并南可切断襄阳与南方的联系,西对襄、樊二城拊背扼喉,故有“荆襄关键”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一块战略要津。   漕运   既然有津渡,那么,军需和民用物资必以水运为主,故将运输流程称之为漕运。   正常情况下,襄阳漕运线路为:由汉江进入长江,转运河至北京城,因船只顺流而下,船家称之为顺水线。同时,汉江又能逆流直达西北地区,即船家称之为两条逆水线。一是自襄阳城溯江而上经谷城、光化(现老河口)至均州(现丹江口),入丹江经河南内乡、淅川二县到陕西丹凤县龙驹寨。二是由汉水逆流而上直抵陕西旬阳县蜀河镇。还有一条是从汉江溯唐白河至河南唐河、社旗。   襄阳位于汉水中游,河宽水深。境内支流有南河、唐白河、蛮河、滚河、小清河等,它具备丰富的汉江水系网络,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汉水交通便利,促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