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结构LiFePO4的优良循环性能
纳米结构LiFePO4的优良循环性能
Pier Paolo Prosini a,b , Maria Carewska a, Silvera Scaccia a, Pawel Wisniewski a, Mauro Pasquali b
a ENEA, IDROCOMB, C.R. Casaccia, Via Anguillarese 301, Rome 00060, Italy
b Dipartimento ICMMPM, Facoltà di Ingegneria, Università di Roma “La Sapienza”, Rome, Italy
于文志 译
摘 要:用Fe(NH4)2(SO4)2·6H2O和NH4H2PO4的等摩尔水溶液进行自发沉淀,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经锂化FePO4合成了非晶态LiFePO4。对非晶LiFePO4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处理,得到了纳米晶LiFePO4。利用TG、DTA、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SEM)和BET分析了材料的特性。所有的材料都显示出很好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电化学性能。循环时容量的衰减对材料有影响。然而,当200次放电循环后,容量衰减急剧减小,电池可以循环500次而保持不继续衰减。
关键词:磷酸铁锂;循环性能;锂电池
1 前言
磷酸铁锂(LiFePO4)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自从Padhi等[1]首次报导了这种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以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提高这种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Padhi的研究表明,锂可以从磷酸铁锂中化学脱嵌出来,剩下同新相FePO4,Fe0.65Mn0.35PO4。锂通过一种双相反应过程脱嵌出来,而LiFePO4的FePO4构架仍然保持排列整齐的橄榄石结构,只有极小的改变。然而,锂离子低至2.1 mA g-1(C/81倍率)的0.6Li可进行嵌入/脱嵌。为解释磷酸铁锂材料的这种极弱的电化学特性,有人提出了锂离子运动的“射线模型”。这与锂通过两相界面时扩散受限有关。
Ravet等[2]重新表现出对LiFePO4的兴趣,他们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路线,使LiFePO4成为导电颗粒并具有出色的电化学特性。他们在合成材料时加入了蔗糖作为炭的来源,直接获得炭包覆的颗粒。以一种聚合物作电解液,在80℃的电化学循环测试表明,在高达170 mA g-1的恒流下放电,LiFePO4的容量几乎达到了理论饱和容量。
Andersson等[3]利用X射线衍射和M?ssbauer能谱仪分析了LiFePO4中锂的脱嵌和嵌入过程。他们发现,“……大约20-25%的LiFePO4保持不变,而且,……这个数字可以通过对颗粒尺寸和表面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而降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4],他们发现第一次锂脱嵌时的容量比循环后的容量要高。此外,容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支持了微粒内的锂扩散的步聚是受限制的这一观点。另外,针对“射线模型”,他们提出了一种“镶嵌模型”以解释该材料的第一次循环容量损失极大和它的极弱的电化学特性[5]。
我们的研究小组也获得了相似的结论[6]。我们在形成晶体相前,将高表面积的炭黑加入到前驱体中,合成了LiFePO4。SEM显微照片证实,添加精细的炭粉可以降低LiFePO4的晶粒尺寸(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 μm)。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10%重量百分比的炭可以提高微粒的容量和充电放电速率。材料的比容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电池在80℃和C/10倍率条件下放电可以达到接近饱和理论容量。
在最近的工作中,我们利用电化学静电流间歇式滴定技术(GITT)和阻抗谱(IS)技术来确定锂在LiFePO4中的扩散系数(DLi)与锂含量的函数关系[7]。如前所讨论的,锂在LiFePO4中的嵌入/脱嵌反应属于一类出现在一级相变中的拓扑固态反应。尽管GITT和IS理论被证明是对固溶反应严格有效的,但在两相反应的情况下,如果对嵌入点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可以获得合理的扩散系数值。我们估计了相互作用参数g= -3.8,这比临界值(gcrit= -4)要低。把扩散系数(DLi)作为x的函数,在Li1-xFePO4中,计算发现锂对LiFePO4和FePO4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10-14到2.2×10-16cm2 s-1的范围,与微分容量的峰值具有最小的相应性。
减小晶粒尺寸会使电子或离子的扩散距离缩小,这是一条可能提高LiFePO4性能的途径。Goodenough已经强调了这种观点,并认为,当晶粒尺寸较小时,会有较多的锂进入样品的循环中[8]。实际上,Nazar等[9]已经可以在室温下做到接近理论容量,高标准制备的LiFePO4/C化合物在C/2倍率下可以表现出接近90%容量。这种结果的获得是通过将LiFePO4与石墨先驱体均匀混合,并控制颗粒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