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划建筑如何承续和创新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规划建筑如何承续和创新探析

对规划建筑如何承续和创新探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和色彩以及园林设计的创新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规划建筑如何承续与创新。提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城市文化的建筑,而没有文化传承的城市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建筑;苏州博物馆;建筑形式;园林设计 “在现代做建筑设计应该是现代主义,不能往后走,要往前走,但是传统的东西也要恰当的使用,我相信持续的艺术,但是创新必须有一个深厚的源头,我在时代,地域和出现的问题中寻找创新。”――贝聿铭 1 设计理念和总体布局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江南地域文化的代表,自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享誉中外的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载体。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代表的拙政园,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园林的代表。苏州博物馆新馆正是位于苏州古城核心的拙政园历史街区,它北邻拙政园,东接忠王府,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在这样一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中,设计一座现代建筑,既需要非凡的勇气、卓越的智慧,更需要创新的理念。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促使贝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完美结合。设计中,他很好地遵循了苏州城市发展“双面绣”的理念,按照“既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的思想,本着“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使新馆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从而使苏博新馆成为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新馆建筑整体布局坐北朝南,采用了传统的合院布局形式,自西向东分成三段式布置,中部为主入口、中央大厅和中心庭院,西部是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的一部分,西接次展区,中轴线上的中心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为保护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充分考虑了周边古建筑的因素,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以内,入口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总体布局上,新馆建筑采用了与周边古典园林一致的院落式组合,延续了苏州传统民居的中轴布局模式,同时亦采用了传统园林的不对称、不整齐、不均衡、不规则的造园手法,在设计中力求变化,避免重复,营造幽深的意境。正是这种新老庭院的相互交融,高度、体量上的相互匹配,形式、色彩上的高度和谐,使新馆建筑与周边历史建筑相互呼应,宛若天成。 2 建筑的形式和色彩 苏博新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惊,大面积的玻璃屋顶与石屋顶呈几何形构图,极具现代特征,好像完全脱离了传统,待细细品味之后,方才明白贝老先生通过对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建筑形式的重新解读,将自现代建筑元素中提炼出的三角形和几何体,与江南传统建筑屋顶的潜在三角形、线形的围墙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并融入粉墙、黛顶、漏窗等苏州传统建筑的元素,简洁、抽象、富于变化,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建筑在单体设计、建筑材料和室内设计等方面也有独特的创意。 拥有八个角的中央大厅位于入口前庭与中心庭院之间,作为博物馆的门户与客厅,贝老一改传统的四方形空间,将大厅设计成八角形,并通过墙体高度的递增而变换造型,深灰色的花岗岩边饰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传承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内部空间融合了传统园林建筑“厅空间”的要素,相对封闭但又通透,四向不同程度的开敞,正对中心庭院的一整面落地玻璃,使庭院景色一览无余,而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漏窗,分别对着室外的一簇竹林和亭子,以窗框物,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大厅的屋顶借鉴了传统的“老虎窗”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形成一个折角,光影交错,使整个空间简洁大气,现代中蕴涵着古典美。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贝老塑造空间的语言是简单的几何形,但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 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极为看重色彩的运用,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江南,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色彩运用得比较淡雅。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黑白灰的色彩延用了千年,古城的风貌仿似黑白相间的水墨山水画。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老承续了苏州清秀淡雅的色调,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为了追求材质上的统一,传统的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所取代。在高低错落的建筑中,深灰色花岗岩屋面和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完全融入了苏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