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唐鼓吹制度沿革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唐鼓吹制度沿革考   鼓吹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乐种,故历代文献记载及近世学人之研究皆甚多。然而,从制度角度人手探讨鼓吹乐的著述则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专拟论述有关问题。其中所谓的鼓吹制度,主要是从鼓吹官署的角度考虑,它至少应包括鼓吹官署之设置与沿革,鼓吹乐官、鼓吹乐人、鼓吹音乐之管理,鼓吹官署与乐人之职能及其转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汉唐时期,这一制度有过多次的变动,小者、中者不可胜计,大者也不下八次之多。其中黄门鼓吹的形态,鼓吹乐人的籍别,鼓吹署的始置,鼓吹署的归并与重建等,是制度沿革当中的核心问题。以下即以这些核心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八次变动为线索,勾勒鼓吹官署及相关制度在汉唐时期的发展脉络。      一      目前学界比较通行东汉设置了黄门鼓吹乐署并隶于承华令的观点,但通过对黄门???吹历史的考察,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事实上,黄门鼓吹在西汉早已有之。据《西京杂记》卷5所载:   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黄门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驾四。《杂记》引文中提到祠甘泉、汾阴,此条的前后均言元光年间事,可见大驾之用黄门鼓吹当是汉武帝时的制度。《西京杂记》虽类似小说家言,且漏载黄门后部鼓吹的情况,但史料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另据《汉书?史丹传》载:   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P铜丸以?`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史)丹进日:“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对于陈惠和李微二人,后汉服虔注《汉书》时曰:“二人皆黄门鼓吹也。”建昭问当公元前38年至前34年,可见至迟西汉中后期已有黄门鼓吹的存在。此外还有其他文献可引以为证:   《汉官旧仪》卷上:黄门令,领黄门谒者骑吹,日冗从仆射,一人,领髦头。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观点,此《汉官旧仪》为卫宏所撰,多载西京杂事,其史料的可信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引文中提到的骑吹,是鼓吹乐中的一个类别,所以黄门谒者骑吹,实际也属黄门鼓吹。至于黄门令,西汉亦早已有之,《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的属官有“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汉书?艺文志》则载“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皆可为证。   通过《西京杂记》、《汉官旧仪》、《汉书?艺文志》注等史料,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初步结论:其一,西汉已有黄门鼓吹;其二,黄门鼓吹在西汉隶属于黄门令;其三,黄门鼓吹在西汉主要职能是为皇帝舆驾仪仗服务,以骑吹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可以娱人于丝竹鼓鼙之间的倡优一类;其四,黄门鼓吹在西汉作为仪仗之乐时,是一种部乐。   所谓部乐,要稍作一点解释。在隋代,有所谓七部乐和九部乐,主要用于宴礼演奏。此处择九部乐中的天竺乐和高丽乐为例说明一下部乐的特点:   《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   《高丽》,歌曲有《芝栖》,舞曲有《歌芝栖》。乐器有弹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箫、小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齐鼓、担鼓、贝等十四种,为一部。工十八人。   由此可见,隋代的部乐是一种掌管固定乐曲,有固定乐工人数,在固定场合演奏的乐舞组织形式。西汉黄门鼓吹既以“部”称,其形态大约与隋代的部乐相去不远。认清这一点也比较重要,因为黄门鼓吹作为部乐,虽然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组织,但还不能算是官署或机构的名称。   隶于黄门令大约是西汉黄门鼓吹得名的原由,而这种隶属制度一直沿续至东汉中期。据《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元年(107)九月事云:   壬午,诏太仆、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注引《汉官仪》日: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黄门令一向为少府属官,安帝诏少府减黄门鼓吹,这是从人员制度方面出发的。至于诏太仆减黄门鼓吹,那是因为作为九卿之一的太仆“掌舆马”,大驾中黄门鼓吹所骑乘的车马要靠太仆调度,但并不表明黄门鼓吹作为乐部要分属太仆、少府两个不同的卿级机构。这一点在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引起了误解,所以特别提出来解释一下。   此外,《后汉书》的这条史料对了解黄门鼓吹的属性也十分重要,因为它暗示了这种鼓吹是要骑马、乘车的,所以它的减缩才会与太仆有关。而且《汉官仪》所载的145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下文还要论及。   不过,这种隶属制度在后汉的中后期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汉唐鼓吹制度中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变动。据《唐六典》及《通典》分别载:   后汉少府,属官有承华令:典黄门鼓吹,百三十五人;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