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陆英伦(上)――追寻北洋水师最后踪迹②
登陆英伦(上)――追寻北洋水师最后踪迹②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当笔者和摄影师娄林伟在日本进行北洋水师遗物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并肩站在小田原市高等学校的草坪上,仰望悬挂在那里的镇远舰船钟,这段水师学员在赴英留学前吟诵的誓词,仿佛依然在随着钟声回荡。
无论忠诚,还是怯懦,高尚,还是卑微,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一切,就如同无法改变自己黄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眼睛。我们分享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同样,我们也理应分担他们的痛苦与错误,责无旁贷。--作者
1880年,在英国议会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首相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09-1898)与保守派议员乔治.杰恩各自纠集死党,斗得如同两群发情的公牛。只是,这次他们的话题似乎离大英帝国的政务有些遥远,竟然是万里之外的一批中国海军军人。
议员们被惊动的原因在于,这批属于“中国皇家海军”的军人,竟然要武装登陆英伦!
要说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海军居然有入侵英国的企图,那是在开历史的玩笑。但英国议员们讨论的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根据中国方面的记录,这批即将前往英国的中国官兵,是时任北洋督操提督丁汝昌的部下,共计264人。
由于丁汝昌与洋教习葛雷森等先行乘法国班轮从上海出发,这支部队的真正指挥官,是游击衔管带官林泰曾。
林泰曾,字凯仕,福建侯官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被日本联合舰队视为劲敌。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将林泰曾称为中国海军中的“宝刀”,把他和日本海军东乡平八郎之间十年的斗智斗勇比喻为“川中岛对阵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林泰曾1871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堂,系晚清名臣林则徐的侄孙。但他的晋升每一次都伴随着战功和业绩,看不到“官二代”的痕迹。1874年日军发动第一次侵台之役时,林率领海军先行部队冒险到台湾后山测量水道,为大部队援台成功立下汗马功劳。1875年他随福建船政监督、法国专家日意格游历欧洲,旋即入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1879年归国,任“镇西”号炮舰管带,1880年奉命率军前往英国。北洋水师的这支队伍在前往英伦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到达后也表现得不卑不亢,既没有后进者畏怯的“乡巴佬进城”姿态,又能够认真谦虚地向对方学习,这与他们有林泰曾这样一位熟知西洋情况的优秀军官带队是分不开的。
林泰曾这次率队前往英国的时间,距今已经130余年。而130年后,一张林泰曾赠送法国友人的小照浮出水面,让我们对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海军军人形象的认识,几乎产生了颠覆性的效果。
照片上的林泰曾是一副完全的英国海军军官装束:头戴大檐帽,戴雪白的手套,身穿白衬衣打领结,外罩一件笔挺的海军礼服式呢子大衣,清秀而不失沉毅。在照片下方,有他用英文所书的签名“林泰曾少尉”。
很难想象那个时代中国海军军官竟有如此“现代”的装束。如果把这张照片混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列国海军军人照片中,估计没有人能够分辨出来。无独有偶,北洋水师其他的留洋学员,如刘步蟾、林颖启等也都有同样的海军礼服照片。从年龄来判断,照片上的他们都已经养成了刮胡子的习惯,有的人干脆没了辫子,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的观念早已荡然无存。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无论林泰曾还是刘步蟾,加入海军多少都带有“误会”的成分。中国的近代化海军发源于福州船政学堂,其选择的学员大多来自福州附近闽北各地。以林,刘等人为开端,这批中国海军早期军官奠定了清末民国时代长达数十年的“闽系”海军时代。选择福建人建海军,一方面是船政经费多来自闽省,另一方面当时主持海军建设的大员们认为闽人自古有下海的习惯,是天生的海军人才。然而,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沈葆桢,似乎都没有注意到福建“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独特之处。福建人的确有出海闯荡的习惯,但那主要是闽南人,而福州船政局所在的闽北,却是一个推崇读书考秀才的地方。也许因了这个原因,北洋水师的福建籍军官,都带有一丝无法掩饰的书卷气。
然而,就是这些书生,在国家危难之际,几乎全部成长为优秀的海军军人。在走进福州船政学堂之后的几十年间,林泰曾和他的同学们始终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前端。在大东沟和威海卫的战场上,他们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海军的荣誉。甲午战争中林泰曾自尽后,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伊东佑亨对他做出了如是评价:“丁(汝昌)的部下中堪称人才济济,其中无可争论排名第一的是指挥镇远舰的林(泰曾)。嗟夫,此君真好男儿是也。若此等人物得展抱负,中国成世界一大强国乃轻易之事。体格健伟,风采夺目,而又方正谨严,令人不觉折服。凛尊大义,胸怀气节,是不折不扣的伟丈夫。依我看来,他是丁(汝昌)之后最佳的继任者,若如是,其成就或还会在丁之上。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