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形式在诗歌散文教学中应用
艺术形式在诗歌散文教学中应用 诗歌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亮色,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将之讲解得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而任何一篇作品的赏析都离不开想象、联想,离不开透过文字表象在头脑中“再现”诗情画意,寻求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为了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将美术、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融入诗歌散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一、随文成画法
随文成画,即把握文字意境,进行合理想象,用画图的方式对文字进行再现。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教学中我丢掉繁琐的翻译,将重心放在文章意境的赏析和作者内心情感的分析上。诗中有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学生们普遍似懂非懂。为了直观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我要求他们在纸上勾画出自己脑中的情形,并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去画。新颖的教学使学生们一时来了兴致,有的摇头晃脑,反复揣摩;有的定定地坐着,目光仿佛望向了遥远的古代。同学们的作品很快出炉,黑板上的画作更使我暗自赞叹,两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再现了诗中的情景。一幅是皓月当空,头束方巾,身着长衫的诗人背着手,仰望窗外的苍穹,坚毅潇洒的侧面轮廓在清辉下越发超凡脱俗,作者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也仿佛凝结在眉宇间。另一幅是从全局出发,侧重表现几个动词“转”“低”“照”。学生精心构思,将“天上之月,月下之阁,阁中之人,庭外之路”互构成巧妙的角度,动感极具,呼之欲出。我笑问:“哪一幅更好?”热烈的讨论随即展开,学生们时而否定,时而肯定,最后得出结论:两幅各有千秋。第一幅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表现了诗人的神情和心理状态;第二幅人物虽略,但把握了全局,相对于此句动态描写来说,理解更透。两幅犹如远景照和大特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学生们能得出这样客观、理性的认识,真令我出乎意料。我想,学生的想象和智慧是无穷的,有待我们教师去发掘。
事后,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以前我不喜欢文科,不喜欢语文,但那次课后,我喜欢语文了,真的。我特别喜欢朗诵着诗歌、散文,一边在脑中想象那些图画,那时我觉得特别美,心灵也仿佛受到净化。”一次小小的尝试竟彻底改变了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好恶,使我更决心在这方面深入下去。两周后,进入了《荷塘月色》的学习。这是朱自清早期散文名篇,文章处处洋溢着绝美的图画,特别是大量贴切的比喻和通感,是文章精华所在,弃之可惜,过多分析又怕显罗嗦、琐碎,倒了学生胃口。于是我的美术教学再次派上用场。
学习之初,我随文为学生勾了幅层次分明的荷香月色图,理清了文脉。文中有一句极富动态的比喻“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何引导才能令学生自然领悟荷叶的动态呢?我灵机一动,随手勾出一只高出水面,随风摇曳的荷叶,我指着它,“你们看,这是一支荷叶,它怎么会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呢?”说罢,我转身刷刷几笔,加上简笔的头身和舒展的手臂,一个亭亭玉立,舞裙旋转的少女出现在我的手下,仿佛一个魔术,学生们不由“啊!”地一声。“真象啊!”惊奇化做议论,我知道,我画出了学生们潜意识里感受到而未形成图象的东西,趁热打铁,我又引出朱自清比喻艺术的赏析……想象加分析,美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这次课后,很多学生都对大量文字能够娓娓成诵,画面与赏析也深深留在了他们的脑中。
二、表演再现法
传统教学一般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欠缺。表演再现,则是让学生用身体语言即兴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全体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学习交流的教学活动。
《天净沙“古道西风瘦马”处设计了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其他同学则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心理。好几位同学主动上台,他们均能从“忧愁、孤独、疲惫”等方面去把握,特别有位女生,全然忘我地进入角色,顺着她的目光,我们仿佛看到了黄沙漫漫的荒凉古道,感受到萧萧秋风的阵阵寒意,那缓缓行进的沉沉的脚步,令人感到一种长久的疲惫,深深的孤独和无可名状的乡愁油然而生。这一幕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表演后,同学们作了概括和评价,短短六字所包含的丰富的画面效果和复杂的内心状态令他们感叹。于是,我当即又分析了此诗用词的精当及艺术表现手法的独特。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符合中专生思维特点,以后每当提及此句,同学们均能结合文学知识作评述。
情景再现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放松心情、活跃气氛、促进理解都有好处,但表演本身也具有一定随意性,教师应加强引导、把握分寸,决不能变成搞笑,浪费时间。
三、感受音乐法
音乐与诗歌散文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联系,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辅以音乐,会增加诗歌散文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
1.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货代销售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大班科学《藏在身体上的尺子》微课件.pptx
- _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df
- 双碱法软化除硬加药量及污泥量的计算.docx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 VIP
-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专业实践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VIP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docx VIP
- 《CACA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25版)》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公考协议班合同模板下载.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争做中国好儿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