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鲁西南小调风格因素和音乐本体特征研究.docVIP

影响鲁西南小调风格因素和音乐本体特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鲁西南小调风格因素和音乐本体特征研究

影响鲁西南小调风格因素和音乐本体特征研究   摘要: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鲁西南地区区流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民歌小调,它们感情质朴,曲调动听,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本文从地理环境等各方面探析鲁西南地区小调风格形成的各因素,以及音乐本体特征。 关键词:鲁西南;小调;音;乐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85-2 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又名小曲、小令、小唱。在山东民间,“小调”的含义更广,几乎与民歌等同视之,常听到有“民歌小调”的说法,约占整个山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鲁西南地处山东西南部,广义上包括菏泽地区诸县及济宁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该区流传丰富的小调,很多曲目,不仅在山东,而且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如《包楞调》、《对花》、《采莲船》、《绣花针》、《等我的郎哥来》、《郎拜年》等。这些小调有的是历代承传下来,与宋元南北曲、明清时调小曲同名者较多的传统小调,如《五更》、《对花》等;还有的是土生土长,流传于农村,与当地群众的生活、语言、性格、爱好以及审美情趣等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如菏泽的《蜜蜂采花》、《包楞调》、济宁的《绣花针》等;鲁西南小调的内容广泛,多角度、多侧面、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是鲁西南地区各时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 一、影响鲁西南小调风格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民歌,由于其生成条件和发展环境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必然形成本地民歌在艺术特色上存在较多的共性,即常说的风格。它在不同程度体现着该地区民歌的基本风貌。因此对民歌风格的分析,首先应该从其产生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等方面综合研究。他们是紧密联系,互为发展的多元统一体。 (一)地理环境的孕育 鲁西南区所辖县市介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滔滔黄河从西南至东北方向通过本区进入其它地区,并造成这一地带的冲积平原;东平湖、运河、南四湖从东南至西北方向横贯本区的东侧,造成本区地貌平坦,湖河交汇,城镇密集。 (二)人文历史的催生 鲁西南区地处中原,黄河中下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襟带河济,控扼鲁宋”,商贾辐辏,将相云集。史称“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带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活动在这一地区,“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也都发生在这里。浓郁的人文氛围,催化了民歌小调的产生,并且反映折射并丰富着小调的内容。 (三)风俗习惯的延承 鲁西南区古属鲁国,是孔孟的故乡,又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传统礼仪制度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传统文化氛围十分浓郁,人民朴实而略显保守,许多传统社会的文化形式近乎“原生态”的沿袭下来。传统社会,礼乐相须以为用,祭天仪式有专用乐曲,皇帝登基、皇后册封也有专用乐曲,祭孔仪式、民间立春仪式、诸神生日仪式,几乎都要奏乐,礼乐几乎不可分离。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显象的“礼”(礼仪)已不存,但由此转化而来的“俗”(风俗)却无处不在。结婚、生孩子、老人祝寿、祭奠父母、平时闲余、节日喜庆都要娱乐唱戏,戏曲声声,笙乐阵阵。庙会中的音乐种类更是繁多,除了红白喜事中所使用的鼓吹乐、戏曲、说唱以外,还会添加秧歌等歌舞甚至杂技。百姓平时的求医祈神,虽不用乐班,但守庙的老年妇女会在祈祷时哼唱与求神内容相关的“经歌”。 (四)戏曲曲艺的影响 鲁西南区是我国较早出现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戏曲活动历史悠久,剧种丰富。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山东梆子、枣梆、大平调、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等民间小戏剧种,无不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此外,豫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剧、越剧、化妆坠子等外来剧种也在此影响较大。因其剧团多,名演员多,剧种多,故被省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博览会和展览馆,菏泽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真可谓百花争艳,五彩纷呈。“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流行在这一带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地带农民对地方戏曲的厚爱。戏曲、民歌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无形中促进了小调的发展。 (五)方言语调的联系 方言与民歌独特的地方特色有着紧密的联系,所谓“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锣鼓进了乡,各是各的腔”。“每一种语言都有它固有的音色、速度和节奏。总之,有它自己的音乐。”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郑曹片区,虽然县区之间也有差异,但总体说来语音相近,词语相同。在现代汉语语系中属于山东西区--西路小区。它的声韵母发音规律是: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