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奋专题课课件: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律及其启示.pptVIP

陈懿奋专题课课件: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律及其启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懿奋专题课课件: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律及其启示

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 周期率及其启示 “鉴古知今”,借鉴历史上成败得失,吸取经验教训,明了历史规律,是中国千百年的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我们党历来有重视历史,善于总结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优良传统,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借鉴和运用。 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曾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政治文明,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更替史既给后人留下“其兴也渤”的治国理政经验,也留下“其亡也忽” 的深刻教训。 本课结构 一、中国王朝兴亡周期性现象与政权瓶颈现象 (一)中国王朝兴亡的周期性现象 (二)政权瓶颈现象 二、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探析 (一)“罪己”与“罪人”:“其兴也渤焉”与“其亡也忽焉” (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是决定王朝盛衰兴亡的关键 (三)治国必先治吏:贪黩洖国,吏治腐败是历代王朝衰亡的催化剂(四)农民起义: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推动力 (五)错失历史机遇:天朝大国走向衰落 三、启示:以史为鉴,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二)要执政为民,赢得民心 (三)要加强监督,拒腐防变 (四)要统筹城乡的发展,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五)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一、中国王朝兴亡周期性现象与政权瓶颈现象 (一)中国王朝兴亡的周期性现象 “延安窑洞对”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表 (二)政权瓶颈现象 “瓶颈”,顾名思义,通道狭窄的意思。所谓政权“瓶颈”现象,就是指政权危机。 “瓶颈时期”,是指政权瓶颈现象最容易发生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中国历代王朝的发展,也确实呈现出这样一个运动轨迹,就是:一个王朝往往在建立后的四五十年左右(即传位于第二、三代时,或二三十年,或七八十年不等)出现的政权危机。 二、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探析 (一)“罪己”与“罪人”: “其兴也渤焉”与“其亡也忽焉” ——历代王朝国运的盛衰与统治者是否勤政、自省、自责,是否广开言路和纳谏,是否知人善任、选贤用才有直接的关系 △《左传》:“禹、汤罪已,其兴也悖(浡)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吴越争霸: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孙武,国力增强。阖闾攻打越国败亡。其子夫差立志报仇,经过3年积蓄力量,终于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屈辱求和,卧薪尝胆,任用文种,范蠡治理国家,训练军队,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东山再起,终于兴兵灭吴。夫差自杀。 △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罪己”,意味着统治者能够自省自责,能够广开言路和纳谏。———“明君” △刘邦听谋臣张良规劝,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终成帝业,建立西汉王朝。 汉武帝下“罪己诏”,纠正劳民伤财政策 东汉光武帝,洛阳县令董宣———“强项令” 李世民: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业之难,方当于诸公慎之。” 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自己“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官有所畏 才有所为 △贞观年间“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贞观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也能够广开言路,听得下对自己的批评。 可见,封建王朝能顺利通过政权瓶颈得以维持并走向兴盛,与统治者能够“罪已”:励精图治,自我反省,广开言路和纳谏,任贤用能有直接关系。 “罪人”: 归罪于他人,只愿意听臣下对自己歌功颂德,不愿意了解真实的下情,甚至听信谗言,杀害敢于直言进谏的良臣。 △秦二世暴政,大臣“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过秦论》) △隋炀帝暴虐无道,刚愎自用,拒谏杀谏。 秦、隋迅速败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短命的两个王朝。 (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是 决定王朝盛衰兴亡的关键 △《孔子家语·五仪》:“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对历代王朝“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考察,可以看到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民心向背。古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