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明星老伴(之二)台上夫妻恩爱 台下恩爱夫妻
老明星老伴(之二)台上夫妻恩爱 台下恩爱夫妻 时光流不走魅力。他们因戏相识相恋,结为伉俪,彼此扶持。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亲身演绎了比电影中、舞台上的故事还动人的爱情佳话……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平遗孀杜粹远
磨难出真情,思念绵长
□本报记者 彭立昭
我们这一代人认识著名电影艺术家、“22大”影星之一的张平,恐怕就是从他在电影《小兵张嘎》里扮演的老钟叔开始的。张平在银幕上塑造了40多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在电影《钢铁战士》、《风暴》、《停战以后》、《小兵张嘎》以及话剧《兵临城下》、《降龙伏虎》、《小市民》中的表演尤其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其中最具光彩的是在《停战以后》中他饰演的中共谈判代表顾青,达到了表演艺术炉火纯青的境地。而张平的老伴杜粹远虽然没有丈夫的知名度高,但这位曾经是新中国银幕上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她同样把自己的青春光影留驻在革命圣地延安的舞台上,还有东影创业初期的《红旗歌》等电影胶片上,几十年的风雨兼程,杜粹远这位平凡又坚贞的女性,默默无闻地全力支持着张平的事业。1985年初夏,北影厂艺委会专门为张平召开了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与会的老领导和同事对他予以高评价:“新中国第一代话剧、电影演员,50年如一日为党的文艺方向而奋斗,在银幕上塑造了40余位工农兵及党的干部的光辉形象,这些形象能够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塑造出令人信服的性格,这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明显特征。”一年多后,张平因病不幸在北京溘然长逝,足以告慰的是他所创造的经典形象迄今仍活跃于银幕荧屏。如今,已是90岁高龄的杜粹远一直在深深地怀念着与她走过风雨人生的丈夫。这位与张平走过坎坷人生的老人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河南开封人。1938年至1945年她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此后在东北文工团一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校等处担任演员、行政工作。1953年调入北影厂演员剧团,担任过副团长。早年在名剧《日出》中饰演小东西、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之后曾在《兄妹开荒》(饰妹妹)、《血泪仇》(饰孙女)、《赵一曼》(饰李荣妻)、《红旗歌》(饰美姑)、《白衣战士》(饰女战士)等片中扮演了不同性格的角色。
那天记者去看望了于蓝老师后有幸去拜访了这位老艺术家。杜老房间的显要位置处挂着的是我们敬仰的张平老师的照片,他笑得是那样的亲切,那样温馨……杜老虽然已经快90岁了,满头白发,但她的精神饱满,记忆力清晰,始终微笑着和我们说着话。
记者见老人的客厅里还挂着当年杜老在延安演唱《黄河大合唱》的照片。老人见我们很是好奇,便让我们把镜框取下来,老人用手抚摸了很长的时间,说,“那时我们穿着整齐的服装,按着声部的位置整齐地排列在延河边。大家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地在冼星海老师的指挥下引吭高歌……”
杜老回忆说,“现在我一回忆起鲁艺的生活,心里便甜丝丝的。我的事业,我的成长乃至我的生命,都是在这个革命的摇篮里得到的……”说起“鲁艺”的生活经历,老人,满含深情。
“鲁艺成立于1938年初,地点就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当时,鲁艺为培养文艺综合人才还办了一个普通班,当时我还年龄小,上的是音乐系,我就是从音乐系那边转过来的,我在这个班学习了三个月后,普通班就结束了。当时我们这个普通班的大多数同学都奔赴前线,或到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救亡工作去了,而我却因为年龄太小无法承担这艰巨的战斗任务而继续留校。既然留校,当然仍回到音乐系去学习……当时,我们的教室非常简陋,使用的是宿舍住房,那时我们的房子全部都在山坡上的窑洞里。窑洞冬暖夏凉,洞一般面积都比较小,最大的也只能容纳一二十个人上课。我们坐在木桩子上或简易的木板条上课。若要上大课,课堂就挤不下了,我们就跟着老师到窑洞外的山坡上席地而坐。还有,我们基本上没有课本,只有一些简单的油印讲义,上课全靠自己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练声时,我们就都跑到山坡上或山沟沟里吊嗓子,不论刮风下雪,都挡不住我们的勤学苦练。我们的排练厅就在窑洞外面的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上,冼星海老师经常在这里给我们上课或指挥我们合唱。那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在这里排练出来的呀!”
杜老回忆说,自己与张平的相识相恋就是在延安这块红色圣地上的。“1937年9月底,张平和很多进步人士,千里跋涉来到了人地陌生的延安,在到达延安后的第二个月,张平就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在第三期三大队第九队学习班开始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当年,他有幸参加了鲁艺筹委会的工作,并成为鲁艺戏剧系的第一期学员。我们就这样相互认识了。在学习期间,我们都知道张平是从大上海来的演员,很是羡慕……后来,他开赴山西前线八路军总部慰问演出,在太行山举办了艺术训练大队,担任了戏剧课的主讲老师。因为敌人经常出动兵力大规模扫荡,训练大队就灵活机动地化整为零。后来,张平又应邀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