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_纳米药物载体20100429
4.1.2 几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 (1)纳米磁性颗粒 (2)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 (3)纳米脂质体 (4)纳米智能药物载体 (4) 纳米智能药物载体 纳米智能药物载体的制备是纳米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 智能纳米药物就是在靶向给药基础上,设计合成缓释药包膜,以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药物离子,结合靶向给药和智能释药优点,用纳米技术完成制备纳米缓释药的目的,即除定点给药之外还能根据用药环境的变化,自我调整对环境进行自动释药。 (4) 纳米智能药物载体 (4) 纳米智能药物载体 纳米识别基因载体 主要有对肝癌的识别基因 美国Alfret和Douglas等利用纳米颗粒与病毒基因片段及其他药物结合,构成纳米微球,在动物实验中靶向治疗乳腺肿瘤获得成功。 纳米识别蛋白载体 可识别前列腺癌的识别蛋白SPA,用于诊断和治疗 纳米高分子控释载体 控制给药地点、时间、浓度 Nanogels Three-dimensional, hydrophilic, 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ic networks: exhibit dramatic changes in network structure or swelling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various external stimuli. Thermosensitiv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H sensitive: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acrylic acid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轻微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的共聚体水凝胶能响应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形。 在32 ℃以下水溶液中溶胀,大分子链因水合而伸展,分子链呈扩展构象. 32℃以上,凝胶发生急剧的脱水合作用,由于疏水基团的相互吸引作用,链构象收缩而呈现脱溶胀现象。 4.2 纳米药物载体的特征 4.2.1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4.2.2 靶向性 4.2.3 可控释放性 4.2.2 靶向性 靶向药物是指利用对某些病变组织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的分子作载体,与药物偶联后将其定向输送到作用的靶器官病变部位。 4.2.2 靶向性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ODDS):即靶向制剂,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The concept of “Clever” drug targeting system includes the coordinating behavior of three components: the targeting moiety, the carrier and the therapeutic drug. The first one recognizes and binds the target. The second one carries the drug The third one provides a therapeutic ac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靶向药物能完成从靶器官、靶细胞到最为先进的细胞内结构的三级靶向治疗,从而达到病灶部位缓慢释放药物,维持长期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 特点: 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降低非靶向部位的药物分布,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 靶向药物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病变组织有杀伤能力的“弹头”; 用作DNA靶向药物的“弹头”的物质主要有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 用作癌症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阿霉素、顺铂等 二是有导向能力的载体 常规载体:可溶性聚合体、微胶囊、微球、细胞、脂质体和胶束 常规抗体及某些大分子(DNA、多聚氨基酸等)、单克隆抗体 靶向药物的靶 根据治疗的目的分为: 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病变组织,如肿瘤组织 特种细胞,如肿瘤细胞 特种酶,如涉及神经递质与激素合成的酶 特种受体,如神经传导受体与激素受体 与药物作用的三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靶 酶、受体及核酸 纳米靶向药物 以纳米粒作为药物的载体,主要通过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特性,确保药物对肿瘤等病变部位的靶向性。 要求: 靶组织相对摄取率(与注射液比较) 靶向效率(与非靶器官比较) 峰浓比(与注射液比较) 缺点:成本、工艺、稳定性 1. 被动靶向制剂 纳米粒具有被动靶向性,其真正靶是细胞内的溶酶系统。载体包裹的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并不直接释放入全身循环,而是被网状内皮细胞(RES)摄取,60%~90%分布在肝内。 Due to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and the effe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