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塑德——做一个快乐的守巢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师塑德——做一个快乐的守巢人

为师塑德——做一个快乐的守巢人 王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2004年我辞去了计算机专业教师岗位, 开始做学生工作, 到现在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3个年头。这个年头不算长也不算短, 在这期间体会过压力、焦虑、不知所措, 也体会过成就感、价值感, 同时也不避讳地说有过职业倦怠, 因为责任太大, 不停地操心, 感觉肩头是沉重的。曾经有人不解地问我:“你为什么要放弃专业教师岗位, 从事这么操心的一项工作?”我也一直在思考, 是什么吸引着我, 而且还让我快乐坚守呢?我觉得是因为这个岗位有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的注入, 虽自己青春已逝, 但仍然生活在学生青春的气息中, 承担着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祖国的教育事业保驾护航的重任, 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很有意义、很值得! 在多年的工作中, 我一直坚持力争在政治思想上做学生的“领航者”、在学业规划上做学生的“导师”、在品行上做学生的“典范”、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将我的所作所看所感与大家交流分享。 义不容辞 曾经有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肠炎, 住进了医院。该生家离医院太远, 父母赶过来需要很长时间, 但肠镜手术除了本人还需要监护人签字, 上面写了一堆的风险, 谁来签字呢?医生询问了学生和我, 学生已经难受地说不出话来, 说实话我也有压力, 签字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但别无选择, 最终我在上面签了字, 医生补充道:请您备注下“老师”吧, 当时一个“老师”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是啊, 学生在校除了父母, 那只有老师了。他手术的时候我一直站在门外, 在医生把管子拔出后, 听到麻醉中的学生迷迷糊糊地说:“我想吃肉。”我当时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高兴、心疼还有手术后的压力释放, 说不清什么感觉。后来我做了香喷喷的红烧肉, 给他送到医院, 这位学生含着泪笑了。通过这件事,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 在不同情况下要担得起不同的角色, 不仅仅是教知识, 还有更多的内涵。我身边有许多教师都在默默地这样做着:班主任第一次半夜去医院是为了学生, 教师为毕业生精心烘焙小点心送行, 毕业欢送会上教师和学生们的泪崩, 还有学生对老师的可爱昵称“阿姨”“小彬彬”“大哥”等, 这不仅仅是教与学, 更是用浓浓的师生情谱写下的动人篇章。 以学生为本 上学期有位家长忽然给我们发来一封学生的遗书, 半小时内我们快速了解到学生出走的时间, 查找到了她身边常联系的人的电话, 积极寻人。一个个的办法试, 希望这个学生能给我们回音, 但没有结果。最后, 我们想到了从小作为留守儿童的她所缺失的”爱”, 指导着她妈妈用爱打开了自己女儿的心扉。我们随即也收到了学生的信息, 冒着大雨接她回来。后来, 她坚持要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可能她退学, 我们对这个学生的责任也就不用再背负了, 但站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 为了她的前途, 我们宁可扛上这个责任, 毕竟从贵州考到北京不容易, 重新高考风险很大, 所以一直做工作建议她留下来。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历, 要看到他们的差异, 多用些心, 多些温暖, 抛下明哲保身, 让自己问心无愧, 才能真正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引导与关注 曾经有一名学生, 精力旺盛、思维奔放、情绪高涨、渴望被关注, 时常会主动干扰别人生活, 在校园里无人不晓。因为她, 找我的电话也是接连不断。多次与其谈话, 该生态度虽然很好, 但行为依然没有改善, 经医生诊断该生存在人格障碍。情况已如此, 但这名学生的学业还是要继续下去, 该如何引导她“无法安放的青春”呢?从行动入手, 找点儿有意义的事儿做。她文采还不错、会弹古筝、喜欢羽毛球, 鉴于这三点, 我安排她上午没课的时间来办公室帮助做一些文字工作, 下午练习古筝或羽毛球, 每天晚上写下当日感受发给我。渐渐地, 该生的行为收敛了很多, 除了学习外, 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三件事情上, 而且还有我这个“忠实粉”在时刻关注着她, 她也不再去天天寻求关注了。目前, 辅导员普遍都感觉事务工作缠身, 而“辅导”这项本职工作的时间却变得越来越有限。如何给予每个学生恰到好处的关注, 可能并没有最终答案, 但却能为我们的工作导航, 让我们时刻不忘以“学生”为中心。 并肩作战 最后一个小故事, 是关于学业。在大四下学期开学, 我偶然发现一个男生的心情短语是“我快要死了”, 头像是一把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了解情况后得知, 该生工作已联系好北京某事业单位, 拿到毕业证就能入职了, 但自己还有10门课没通过, 毕业证怎么办?所以, 他痛不欲生, 懊悔不已。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能鼓励他痛定思痛, 全力以赴, 引导他制定解决问题的合理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