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哲学专题 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哲学专题 下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二) 一、天道观与人性论对教育的影响 (一)天道观与天人之辩 (二)人性论的不同的主张 (三)天道观与人性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二、历史观与社会发展观引申的问题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一)几种创世说 (二)几种社会发展观 (三)从历史观引申出的几个问题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观和伦理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申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下面首先讲讲天道观的问题。 关于天与天道的范畴,大致有如下的一些提法。 天:天、道、气、(元气)、太极、太一、太虚、太和、无极、有、无、玄、理等等。 天道:天人、阴阳、道器、有无、理气、体用、体末、形神、心物、象数、虚实、动静等等。 一、关于天和天道 在中国古代由于对于天和天道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因而对天的作用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从而产生对天的各种不同的态度,下面将分别予以论述。 (一)对天和天道的不同理解 由于对天和天道的不同理解,便出现了不同的宇宙形成论,如认为天是由神创造的,由道而生成的,由气演化而成的等等。 关于天的解释虽很多。但概而言之,不外两大类,即有人格的上帝(主宰之天)和无意识的自然(自然之天)。在主宰之天中,又可分为有意识的最高主宰的上帝和作为宇宙精神的道或理。从君权神授到人性来源和伦理纲常的发端等,一切都来自于天。 1.在殷周之际,把天看作是最高的人格神,它主宰者人间的一切。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受命于天的,是替天行道的,所以后世就把皇帝称之为“天子”,天老爷是天上的最高主宰,天子是人间的至尊,是受天命而降生于世的。如《诗经。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盂鼎》记载:“丕显文王,授天有大命。”《尚书。康诰》也记载着“天乃大命文王”的话。所谓“我生自有命在天”,商汤与周文王都是受天命而降,理应成为人世的最高统治者。商汤在伐夏桀和周武王在伐商纣时,都是打着天命的旗号,号召民众起来恭行天伐。如在《尚书。汤誓》中是这样讲的:“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并强调说:“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还告诫民众说:“尔上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网有攸赦。”从《汤誓》这一段替天行伐的记述中,可以看到当时天命观的一般情景。 再举周武王伐纣时,大会诸侯于孟津所发表的《泰誓》为例,来说明天命在当时的至高无上的作用。在《泰誓》中周武王历数商纣的罪行,如“沉湎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愄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抵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家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罪。”说明武王是秉承文王之命,统率民众,恭行天罚的。而且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通过民心而体天意,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恭行天罚,以表明必胜的条件和决心。 由上述可见,在殷周之际,“天命”是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是以“天命”作招牌来树立统治者的权威的。君主能否承天应人,被统治者能否安身立命,是社会治乱兴衰的根本所在。 2.到春秋战国时期,天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对天的不同解释也开始出现。 (1)在儒家思想中,对天命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如在孔子的思想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天命主宰和决定论的思想仍然存在,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生德于予,桓其如是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何予何?’”在这些思想中,有的虽属在危难的时候,为自己及其随从者打气和壮胆所发的感慨,但同时也反映出殷周之际的天命观影响之深。孔子也作过对天发誓的事:“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上天可以解救人的危难,上天也可以证明人的行为的真伪。天道无亲,唯德是辅。 但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于天命已经有了不少模棱两可甚至某些自然之天的思想存在。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这段话里,孔子所说的“天”,既可以作为主宰之天来解释,即上天不言,但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四时行,百物生;另外也可以作为自然之天来理解,也就是说天并没有指示和安排,而四时运行,百物生长,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在进行着。再如“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在这里所说的“唯天为大”,可以理解为指上帝的伟大,也可以理解为是指宇宙的广大,因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的弟子(子贡)也说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之;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之所以少讲或不讲天命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