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玮亮 左手文艺,右手投资
他管理着100亿人民币的基金,是中国最有实力的投资人之一。
曾经,他是个长发及腰的诗人,每天与一群摇滚青年混在一起,那是他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第一个亚文化网站的创办者,他早已实现了从边缘文艺爱好者到商业精英的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内心向商业精英们的生活方式靠拢。
他最终“堕落”为曾经不齿的有钱人。但他坚持不买车、不买房、每天坐地铁出行,远远避开年轻时所“痛恨”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这几乎成为一种信仰;
他坚持做公益17年,他的解读是这样做首先是满足了自己,因为自己会快乐!
童玮亮,自称“老童”,著名天使投资人。人生追求――随心所欲不逾矩!
“分裂”的老文青
“我们病了,寄居在腐烂且安逸的城市之中,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1998年,在把留了5年、长达一米的辫子剪掉后,25岁的童玮亮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亚文化网站《暗地病孩子》,让不少当年的中国文青们找到了心灵安放之地。
张悦然、安妮宝贝、路内……2000年前后,他们都属于“病了的孩子”;玩儿摇滚的写诗歌的画画的……那个年代没有小鲜肉也没有玛丽苏,童玮亮的身边聚集着一拨跟他一样的文艺青年,他们不被主流社会接纳和喜爱,他们创造了大量无处安放的作品和忧伤,暗地病孩子成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这个安静的亚文化聚集地很长时间内都是童玮亮一个人打理。近20年之后的今天,这个网站仍然可以打开,但是按童玮亮的话说,它已经变成了“尸体”存放在那里。我们仍然可以在上面看到当年童玮亮最推崇的作家杜马的文字“我们由于聪明而变得狡猾,由于狡猾而缺乏勇气,由于缺乏勇气而萎琐”。
很多年后,童玮亮知道了这位名叫杜马的作家本名李冯,是张艺谋的御用编剧,《英雄》、《十面埋伏》等剧本均出自其手。当年那篇名为《投向分裂的怀抱》的短篇小说,到今天都让老童难忘,因为在童玮亮看来,他自己的人生也是“分裂”的。
虽然1993-1998年五年时间里童玮亮都是那个梳着长辫子的叛逆少年形象,但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个公司里的优秀员工,每天做着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他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网民,而且20多年来始终执着于这个领域。幸运的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并没有因为“出位”的形象而遭遇领导的侧目。
工作之余,童玮亮几乎每天与摇滚乐手们泡在一起,他不是主唱也不是乐手,他仅仅是一个安静的爱好者。上世纪90年代中,南京五台山地下防空洞褪去历史伤疤留下的静默,逐渐躁动起来。一二十支曾聚集于病孩子的摇滚乐队经由防空洞一条阴暗狭长的甬道分隔,与现实世界脱离,独立地存在,靠着鼓声、琴声和歇斯底里的叫喊,“努力排泄着自己的青春”。
“PK14”、“痊愈者十八”、“引擎”、“七八点”等乐队,逐渐被爱好者熟悉。其中,“PK14” 被视为国内最好的独立摇滚乐队之一,主唱杨海崧是童玮亮多年的老友。这支1997年成立于南京的乐队,至今没有加入主流唱片公司的工业化生产体系。2001年,PK14在北京录制了乐队第一张专辑,名为《上楼就往左拐》,童玮亮一起参与完成了这张国内独立音乐史上分量十足的唱片的发行。
而童玮亮最喜欢的,还有另一支名为“七八点”的乐队。2008年,在童玮亮的坚持下,他帮助本不想出唱片的“七八点”完成了一张限量发行985张的《屋顶上的猫》。这张专辑至今在豆瓣音乐中还得到一些拥趸的关注。专辑中有首歌叫《马利奥》,歌词是这样的:“玛利奥,开始面临激烈的抉择/就是抛弃一切,包括思索/和这个世界拼了,他说/和自己拼了,他说”。
这是童玮亮帮助摇滚乐队出的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唱片,此前他还帮助在“病孩子”里的5个诗人出过诗集;至此之后,童玮亮完成了转身,他最终选择了回到主流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来。曾经有人臆想,也许老童曾经在内心对自己说:“老子进入你们的体系,去挣钱。”
对这个说法,童玮亮笑了笑,不置可否。
投资人的人性情怀与狼性不足
童玮亮2005年从上海来到北京,并从此扎根在这座城市。
他创过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没有把公司做死,但也不算特?e成功。但其实,他当时是相当有名的网际快车的合伙人,曾经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演讲:“网际快车是中国唯一一款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的产品,它是中国向全世界传播的一款软件,在这样一个公司,我非常自豪。”
老童最早做天使投资是从2007年开始,那时他还是个创业者,偶然遇上身边的朋友做的项目,觉得看好就小小参与一下。直到2011年,戈壁创投的徐晨找到童玮亮加盟,他正式跨入了职业投资人的队列。并且,他选择做投资人为自己下半生的唯一职业。
或许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人的积淀加上天生的悟性,童玮亮在投资这件事上几乎没有走任何弯路。Camera 360、粉粉日记、大姨吗、太火鸟,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