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与阿维菌素比较分析.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比较分析.pptx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 天利园农业科技 比较分析 主要内容 前沿 甲维盐和阿维菌素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常见药剂。但是对于不同的防治对象如何选择您知道吗? 甲维盐简介 理化性质 作用机理 防治害虫 注意事项 阿维菌素简介 理化性质 作用机理 防治害虫 注意事项 比较分析 甲甲维盐和阿维菌素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常见药剂。大家都知道它们是生物药剂,且有亲缘关系 前沿 ONE 两大杀虫剂使用上没有区别对待 近期高温高湿,棉花、玉米、蔬菜等作物虫害高发,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应用也到了高峰期。甲维盐和阿维菌素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常见药剂。大家都知道它们是生物药剂,且有亲缘关系,但是对于不同的防治对象如何选择您知道吗? 甲维盐的 基本简介 TWO 甲维盐简单介绍 无色透明液体,稍有氨气味,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多数有机溶剂,闪点10℃ 、熔点-55.1℃ 沸点121-122℃ 、相对密度0.78 (水=1)、稳定。 考虑到它是一种难得的绿色农药。我国应当首先在烟草、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和所有蔬菜作物上用它来防治虫害。 理化性质 适用作物 作用机制 防治害虫 甲维盐可以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 对鳞翅目、双翅目,超高效,如红带卷叶蛾、旱地贪夜蛾、纷纹夜蛾、甘蓝银纹夜蛾、菜粉蝶、菜心螟、番茄天蛾、马铃薯甲虫、墨西哥瓢虫等。 甲维盐作用机理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剂 甲维盐可以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幼虫在接触后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3-4天内达到最高致死率。 由于它和土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环境中也不积累,可以通过Translaminar运动转移,极易被作物吸收并渗透到表皮,使施药作物有长期残效,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致死率高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雨等影响。 防治范围 防治甜菜夜蛾 甲维盐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13倍(3龄幼虫,下同),是顺式氯氰菊酯的53倍,是氟铃脲的57倍,是毒死蜱的119倍。 防治棉铃虫 0.2%甲维盐乳油稀释4000倍防治4龄棉铃虫,死亡率达98.5%,明显高于50%甲基对硫磷乳油2000倍(30.5%)、0.2%阿维菌素1000倍(45.5%)的防治效果。 防治范围 防治小菜蛾 已经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几丁质抑制剂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小菜蛾,甲维盐会对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蔬菜幼虫 使用1.0%甲维盐乳油稀释8000 倍防治菜青虫,8d 杀虫效果为86.03%,稀释6000倍防治菜青虫,8d杀虫效果为96.85%。 甲维盐杀虫范围的局限性 甲维盐对食叶害虫幼虫和棉红叶、螨活性很高,但对蚜虫效果稍差 据国外报道,1%甲维盐主要用于防治下述蔬菜害虫:菜心野螟,谷实夜蛾,草地夜蛾,小菜蛾,卷心菜薄翅野螟,菜青虫,烟芽夜蛾,大豆尺夜蛾,白菜金翅夜蛾和斑潜蝇类。一般用量为8.4-16.8g (a.i.)/hm2,持效期为10d以上。 注意事项 施药时要有防护措施,戴好口罩等 01 02 03 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 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 阿维菌素 简单介绍 THREE 甲维盐简单介绍 原药精粉为白色或黄色结晶(含B1a≥90%),蒸气压200nPa,熔点150-155℃,21℃时溶解度在水中7.8微克/升、丙酮中100、甲苯中350、异丙醇70,氯仿25(g/L)常温下不易分解。 触杀,胃毒 ,渗透力强。它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理化性质 作用方式 作用机制 防治害虫 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 对鳞翅目、双翅目,超高效,如红带卷叶蛾、旱地贪夜蛾、纷纹夜蛾、甘蓝银纹夜蛾、菜粉蝶、菜心螟、番茄天蛾、马铃薯甲虫、墨西哥瓢虫等。 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 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但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 对根节线虫作用明显。 作用机理 注意事项 施药时要有防护措施,戴好口罩等 01 02 03 产品对人低毒,但是对鱼、蚕、蜜蜂高度 注意安全间隔期,采收期不足20天不要使用 防治范围 小菜蛾、菜青虫 在低龄幼虫期使用1000-1500倍2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