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教材第二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教材第二章

第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2006年12月13日,联合国特别委员会通过被称为本世纪联合国最大工程之一的《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是该国际公约的最先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早在2000年3月,残疾人国际、融合国际、康复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和来自各大洲、各国家的残疾人代表,以及为残疾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为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制定世纪战略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新世纪残疾人权利北京宣言》,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终于诞生了,它将揭开世界残疾人事业的新篇章。成功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必将为推动《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落实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残奥会志愿者,肩负这一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第一节 残疾人观发展简述 残疾人观是人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总看法和基本观点。如何认识和对待残疾人残疾人的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国际社会残疾人观的演变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残疾人观。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释残疾发生的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的人类沿袭生物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残疾个体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在欧洲奴隶社会,残疾人被视为魔鬼的化身从肉体上被消灭,生存权剥夺。之后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处于社会底层的残疾人愚弄和歧视。自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为了反对剥夺人权的封建僧侣制度,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观念,残疾人的人权才开始得到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残疾人的人权保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看待残疾和残疾人的理论模式也从原来的医模式理论转向社会模式理论。 医疗模式理论认为残疾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依据这种模式,社会活动被分为正常人的社会活动和残疾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正常人的社会活动创造的;残疾人是正常人,是社会的包袱和麻烦,只能消耗而不能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社会的教育、就业、文化、交通等领域的设施、服务都是为正常人设计的,残疾人不能也不需要参加到这些领域当中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予其特殊的服务、帮助和施舍。 社会模式理论将残疾定义为:社会对于有缺陷人群施加的障碍和限制,包括偏见、排斥、缺乏计划性、缺乏足够的通道和防护措施。这种社会模式认为,行动的限制不是因为身体缺陷,而是社会组织的结果。残疾的原因是社会未能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及未能提供残障人士所需要的社会环境。 社会模式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发现、揭示和研究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给残疾人所造成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消除这些限制和障碍,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在这个阶段,社会不仅接纳了残疾人,而且认为残疾人也可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应当不被歧视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也应当赋予残疾人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残疾人观念由恐惧、灭绝 ( 歧视、隔离 ( 融合、共存,由只关注社会的主流群体 ( 关注社会的全部群体这样一个演变轨迹。二、我国残疾人观的演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扶弱、济困、助残的传统美德。《周礼》中有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的思想。儒家思想主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提出仁爱,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观点。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残疾人观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残疾仍被看成是天意,是前世作孽的因果报应,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废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广大残疾人受压迫和歧视,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尽管历代曾有过某些救助残疾人的善举,但这并非是社会的主流。新中国建立,苦难深重的残疾人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开始走向新生活。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开始得到承认和尊重。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残疾人主要被视为同情和照顾的对象,平等参与社会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残疾人事业乘势而起,迅速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在新的更高层面上被重新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三、中国特色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这些政治上的优势,为解决残疾人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经济快速增长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