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 2015-3-17 上午10:00-11:00 主讲老师:Amy 整理:戴美玲 今天是本群系列讲座《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第二场讲座:?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主讲人:Amy老师,6岁孩子米米的妈妈 大家好,我是青豆书坊的Amy,很开心又一次和大家在这里见面,至今还对大家上一次的热情参与记忆犹新,今天继续充满期待的准备享受大家的热情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座之后会单独安排答疑的时间,如果大家在讲座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先记下来,讲座之后统一发过来。我会和几个讲师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答复大家。 ?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源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及课程中的内容 我们上次一起聊了“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一起回顾一下。 通过游戏,我们总结出关于感受的四点内容: 1.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感受? 2.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 3.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与需求? 4.否定感受会令人感到孤独和困惑 ? 另外,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先面对感受,再解决问题。 ? ? “接纳”这个词也是时下流行的育儿观点,知道了接纳感受很重要,但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今天的内容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 ? 分别是: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 嗯,也有很多妈妈反馈看过书,但有些方法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 这也是探讨与看书,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之处。 ? 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方法:全神贯注地倾听。 ? 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每组漫画都有正、反两个例子,大家来仔细体会一下其中的区别。 ? 心不在焉、表面敷衍,孩子会很失望,从而不再与我们交心。? 真诚、专注、尊重的倾听孩子,孩子就比较容易向我们倾诉他们的问题。? ? 第二幅漫画中的爸爸是没有台词的?每次线下讲座时,表演的爸爸本来很有表演的冲动,却楞是没有台词。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的确不必说什么,有时孩子所需要的只是深表同情的沉默。? ? 有人问:这个爸爸怎么什么都不说啊,是的,爸爸是没有“台词”的,我们每幅图都是关于每个技巧的分解动作,大家通过这幅图了解倾听的基本要求,后续有更进一步的方法。 ? 倾听时需注意:平视孩子的眼睛不管孩子说的有多慢、多不准确,都不要打断孩子说的话。 ? 倾听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又很重要,做到真正的积极倾听并不容易,孩子如果说得很慢,或很不准确,或很不靠谱儿时,我们就很容易去打断他们,说出我们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同样失去了孩子倾听我们的机会,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经常容易打断我们说话的时候,想想这个行为背后的需求,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话说不完就被打断,急于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 第二个方法:简单回应。来看第二组漫画: ? 先看看这两幅漫画有什么不同。 ? 嗯,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第一幅漫画中,孩子来向妈妈倾诉铅笔丢了的事,当时孩子是因为什么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 ? 第一幅中,孩子来找妈妈诉说,是要诉说什么事情? ? 嗯,因为丢铅笔的事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后来呢?和妈妈说完后,孩子的负面情绪主要是因为什么? ? 因为妈妈的批评,不被接纳。 ? 所以这位妈妈是很成功的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和孩子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局面。 ? 大家都说出好多这两幅漫画的区别,特别是第一幅中,孩子现在要解决的可不仅仅是怎样弥补,把铅笔找回来,或者下次怎么避免再丢的问题本身,而是怎么对付妈妈! ? 所以,可以避免提问、责怪和建议,因为那些方式对于孩子是一种干扰。 ? 第二幅漫画中,孩子感受被尊重和理解,愿意进一步沟通,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后才会转而习惯确信地去接纳自己的感受。? ? 简单的回应其实非常管用。这样的词语伴以关心的态度会引导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可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 有人可能会问:光说“嗯、哦、这样啊”会不会有点傻啊?,当孩子很兴奋或者很情绪化的过来找人们时,我们也要这样说吗? ? 除了“哦、嗯、啊”这样简单回应的语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简单词语,只要态度真正是感同身受的。 ? 比如: ?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谢谢你把感受告诉我”这也是一种正强化,对于不习惯表达感受的孩子,多些这样鼓励的话。 ? 没关系,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在之后的系列讲座中会涉及到如何给孩子提建议的内容。在香香妈提到的这个问题中,孩子问妈妈怎么办,说明他真的很想寻求妈妈的帮助,我们并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