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妙泉峰2010年度品牌推广建议书
妙泉峰2010年度品牌推广建议书
客户: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金银花茶,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清肺爽,且能防暑降温,明目增智,常饮可延年益寿。山东产量最大,河南产的质量较佳。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二、市场分析
纵观中国茶叶市场20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在 “品牌竞争力”建设中明显处在下风,中国茶品牌竞争不赢英国的“立顿”、日本的“三得利”就是品牌建设不力的证明。
随着竞争的加剧,茶业行业竞争的边界将被打破,茶叶品牌不仅要与其它茶叶品牌竞争,还要跨行业与咖啡及其它饮料进行竞争,20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跨行业冲击:
1)第一次是80年代“咖啡的冲击”
2)第二次是90年代初“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的冲击”
3)第三次是“矿泉水的冲击”。
今天,越来越多的茶类饮料逐渐代替了矿泉水对茶叶进行了又一轮冲击!因为它本身的口味多,方便,时尚等等因素,给传统茶叶的冲击与日俱增,特别是重庆夏季天气炎热,无论市民还是游客,对于水量的摄取逐渐呈大排量上升之势,如何树立品牌,逐渐从政府政策性扶持照顾转变为市场需要,2010年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在重庆茶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妙泉峰此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古为今用,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现状,并从中找到属于妙泉峰金银花茶品牌的成功之路。
中国茶叶企业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严重误区如下所述:
首先是“文化”的误区
茶业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自然有厚重的文化背景与底蕴,历史上也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盛情讴歌。
但是茶叶行业倡导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一种“商品文化”,一种“主题包装文化”,一种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促进销售,培养忠诚度的“文化”;而非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文化”。部分儒商、 艺术家的“茶以载道”,它只是极少数人曲高和寡的嗜好,只代表个体的艺术品位,而不代表商品定位与产品销售主张。
企业要发展,“货币承认”才是市场营销行为的第一要素!市场需要“量”的支持,茶叶的销量与产品赢利能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时刻清醒认识,轻飘飘的艺术行为代替不了厚重残酷的商业竞争!柴米油盐酱醋茶!它首先是生活必须品!才能成为艺术品!
市场行为必须分清主、次;分清“皮”、“毛”——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呼?!
“文化”是为了产品服务,而不是产品为文化服务;“文化”是为了产品的销售,而不是牺牲销售来证明自己的品牌(企业)有文化!
茶是商品不是艺术,中国茶叶企业,不能为了文化做文化,更不能被艺术误导:印度、斯里兰卡供养着世界十大排名茶商,中国为何没有世界级大茶商?因为中国人把茶当艺术,而西方人只把茶当商品。
中国茶业营销:“文化过度、营销不足”——快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文化误区吧。
第二是产品的误区
产品严重同质化,原因是中国茶叶企业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商品”;只关心“如何卖”不关心“如何买”。认为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就应该好卖,而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
没有有效的挖掘、提炼出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更缺乏品牌的“归核——品牌内涵的缩定,走进了产品严重的同质化怪圈。因为缺乏品牌区隔、就缺乏品牌的鲜活度,缺乏品牌支撑,产品的附加值就不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就会下降,产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实际上,中国茶业市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供大于求,茶叶行业的生产弹性大。只要茶价上涨,茶叶产量当年可以大幅度增加;只要某市场价格较好,库存茶叶马上就会从全国各地涌入。所以,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就是“废品”!市场将永远根据供需关系发展,永远按市场规律决定生存!
不仅产品同质化,甚至连产品卖点、促销活动、广告媒介宣传传播的方式、卖场布置、产品成列、视觉色彩、专卖店(专柜、货架)装修风格、渠道模式、产品价格全都同质化……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中国茶叶企业(企业家)要学会:
用“比较”的眼光,有“宽度”的看自己的产品;
用“竞争”的眼光,有“高度”的看自己的产品;
用“商品”的眼光,有“角度”的规划自己的产品!
中国茶叶企业,不要被一大堆荣誉奖状的产品迷失!人人都有的“同质化荣誉”不是卖点,快快回归到商品的本身,走出产品同质化的误区!
第三是意识的误区
1、危险的“机会主义”:
不愿做基础工作,投机取巧,梦想一夜成名。对必要的、必须的市场基础工作与最基本的市场投入,都想用“技巧”来解决,希望跳开速成!回避科学的客观的过程,用小聪明来代替严谨的市场行为!
2、缺乏做品牌的勇气与决心:
缺乏市场投入的观念与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害怕竞争与风险,缺乏专业运做能力与团队,把“偶然”当“必然”,把“狂潮”当“高潮”。不注重品牌建设,靠着一知半解的品牌知识,恶意炒作,把轰动的“影响力”当知名度;又把“知名度”又当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