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绣惠街道茂李村文化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丘区绣惠街道茂李村文化墙

章丘区绣惠街道茂李村文化墙 ? 一、古村溯源说磨柳 茂李庄历史悠久,村民多为李氏宗亲。李氏根祖是黄帝轩辕氏,远祖为颛顼高阳氏,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理官,依官职姓理。裔孙理徵获罪于商纣王,其子利贞为避家难逃往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姓为李姓。李氏陇西开基,脉衍九州,利贞得姓,柱史隆祥,龙门曜日,冠冕盛唐。宋元之际,其中一脉流寓到直隶省枣强县,到元朝至正二年(1342),因为兵燹战乱,民不聊生,茂李庄李姓始祖李深,号净渊,为谋生计,由枣强县迁至山东章丘县,先居明水塘子崖,后迁东关外草市,外出时见漯河清波荡漾,水草丰茂,河畔柳荫成行,水磨飞转。问及乡人,云此地名磨柳庄,可耕可渔,亦可磨粉制香。李深看到这里钟灵毓秀,是块风水宝地,就在磨柳庄定居下来,垦殖打渔,教子课读,因嫌庄名不雅,为祈李氏家族兴旺繁茂,永享福祉,便更名为茂李庄。此后世代繁衍,成一方望族。 二、大庄人家话茂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茂李庄被周边群众誉为“大庄子人家”,其一:庄内百分之九十九的村民都姓李,如此家族村在章丘堪称“绝无”;其二:南北大街贯穿二里长,东西四街整齐排列,村庄格局可谓“仅有”;其三:圩子墙壁垒森严,状如铜墙铁壁,域内农村已属“独一”;其四:村民不信鬼神不修庙,只兴义学办教育,城乡更是“无二”。李氏族人耕读业世,诗书传家,群季俊秀,英才辈出。三世祖李亨鲁,号秉礼,学富五车,品端德秀,少年时与落难到此地的朱元璋结为布衣之交,明太祖登基后特授谏议大夫左正言,枢密军机,均得参赞。其父李 、祖父李深皆貤封谏议大夫左正言,光宗耀祖,泽被后世。李氏后人有策藉豋仕者,有黉宫入庠者,或监生贡生,或廪生庠生,皆名列史册。时至当代,更有县处级干部50多人,获高级职称和英模表彰者不计其数,李氏宗亲遍及域内6000多人,流寓外地4000多人,“茂李”者,名至实归也。 三、尊师重教办义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茂李庄自古就重视文化教育,清代庄内建有公立义学。茂李义学是村民自愿捐款、主动出工兴建的,过去在义学校门内竖立着一块兴建义学碑,碑额镌刻“慷慨捐助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利在千秋”,碑文记述了创建义学的时间和经过,碑阴记录了捐款人的姓名。据碑文记载,义学大门的楹联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横批是“孔孟师道”。教室的楹联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横批是“未雨绸缪”。校园墙壁上写着“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室的墙上写有劝学的警句:“念书好比种大秋,旱了涝了都得收。白天不怕人来借,晚上不怕贼来偷。”清朝末年,康陈秀才陈质斋曾在义学执教三十多年,教育学生达百人之多,有很多父子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名师出高徒,义学育英才。茂李义学为乡村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俊彦贤达,在章丘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四、大明太祖卧龙榻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明太祖朱元璋的母亲为逃避战乱,携童年的朱元璋流落到山东章丘,为谋生计,少年朱元璋给茂李庄的李家放牛,经常在西坡牧放。田间地埂上长着许多酸枣树,树针有的长钩,有的不长钩,长钩的挂破了朱元璋的衣服,气得他大骂:“你们这些东西,不知我在这里放牛吗?带钩的不许在这里长,统统到东坡去!”从此以后,东坡的酸枣树长钩,西坡的不长钩。夏日放牛时,朱元璋躺在树下乘凉,被蝈蝈的叫声吵醒,他怒斥道:“谁也不许在这里叫,再叫就給你们定罪,要叫就到东坡去。”此后茂李庄的西坡再也听不到蝈蝈叫了。茂李庄南的河沿上,有一块平整的大青石,像一张石床,朱元璋放牛累了,就偃卧其上,舒展四肢,状如“天”字。朱元璋登基之后,人们才醒悟他是“天子”,遂把石床移到“李氏宗祠”里面保护起来,刻上 “卧龙榻” 三个字及诗二首:一曰“补天遗剩饱风尘,流落黉隈獭水滨。光武钓台休艳羡,牧人下榻有前因。”二曰“弄笛归来戴月明,脱蓑偃息像天形。人龙飞舞石龙现,霖雨苍生颂太平。” 五、为民请命变税法 清朝时期,赋税繁重,民不聊生。除规定赋税之外,在田赋征收时县衙又采取“见厘成分,见勺成合,见合成升”只进不舍之法,无形之中又盘剥了农民的利益。茂李庄秀才李召南对此陋规积弊早愤懑于胸,于是呼吁县衙革除此法。韦陀庄秀才杨朝纲,郝庄秀才刘殿清、王广钺,章丘城东关街秀才张柏龄,旧军镇秀才王维法纷纷响应,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某日集体赴县衙为民请命,要求革除弊端。章丘知县闻之大怒,责斥“秀才要造反”,并革除了他们的秀才功名。李召南性刚烈,嫉恶如仇,曾在外地做过幕僚,通晓律例,便与杨朝纲上控山东抚院,无果。继而进京,上诉朝廷,革除征税积弊。经过艰难的三年上诉控告,至1877年(清光绪三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分厘分明,合勺分明,升合分明”的规定。 章丘秀才告状,轰动全国,全民获利。章丘人民更是欢呼雀跃,纷纷为秀才们送“万民伞”,树碑立传。章丘东十里(当时的行政编制)十一村在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