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原因及预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原因及预防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原因及预防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 40266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临床预防控制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62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日数3430,感染例数19例,感染率5.54例/1000个导管日。结论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严格选择导管及插管部位,加强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掌握置管、留管指征,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等,降低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ICU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Method Collecting data of patients with venous catheter in a certain hospitalrsquo;s ICU Center from 2010.1 to 2014.12.Result Among all these 262 cases in ICU Center,the patients us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ent through 3430 days,19 cases got infected,the infection rate is 5.54 cases per 1000 catheter.Conclusion Through training on the ICU medical staff,strictly selecting catheter and intubation site,Strengthen the hand hygiene and sterile operation,Master indwelling catheter indic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after nursing,the infection rate had been reduced. Keywords:Intensive medicine,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Prevention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患者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血行感染源[1]。外周静脉导管相关的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发生率通常较低,多数严重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都是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本文着重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1 一般资料 收集某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资料。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62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日数3430,感染例数19例,感染率5.54例/1000个导管日。 2 原因及预防 2.1 临床主要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或寒战和(或)血压降低,可以表现为高热甚至超高热,以弛张热多见,部分患者表现畏寒、寒战、高热、大汗,少数感染严重者伴随血压下降或休克等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为老年人、体质衰弱者也可以表现为不发热,仅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症状。 2.2 危险因素 置管部位的皮肤微生物浸入皮下,并沿导管表面定植于导管尖端,是短期置管最常见的感染路径。通过接触手、污染的液体或设备导致导管接口直接被污染。其他部位的感染可能经血液播散致导管。偶有由于输入污染的液体导致CRBSI。 2.3 预防措施 2.3.1 教育培训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血管内导管的使用指征,血管内导管置管及其护理的规范化操作,防止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最佳感染预防措施;定期评估施行血管内导管植入术及其护理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度和依从性;仅允许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医疗人员进行外周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护理工作;确保ICU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 2.3.2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导管的指征,包括放置和保留两个方面,每天观察及时评价,避免无指征放置和无指征保留血管导管。 放置导管时,坚持无菌操作规程,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穿刺部位消毒范围要够大,避免污染和隔离屏障过小,最大屏障要求覆盖患者穿刺部位以外的身体部位,置管者穿手术衣,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戴手套不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