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与经外奇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经八脉与经外奇穴

东北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硕士论文 摘要 针灸基础理论之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 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 脉、阴维脉、阳维脉。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1、走向和分布无规律; 2、与五脏六腑无属络关系; 3、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4、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三、奇经八脉的共同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基本功能 概 述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基本功能 概 述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 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督脉—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 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 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 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 线,以头顶、额部、鼻 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 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任 脉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 中,下出于会阴,沿腹部正中 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 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 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 并,行于脊柱前。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之意。 (1)调节阴经气血,称“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 冲 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 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 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 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 唇,到目眶下。 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 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 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 下行到足底。 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 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 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 内。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 之 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 称。 带 脉 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纵向下行到带脉穴,环身一周,绕行于腰腹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的少腹。 基本功能:“带”,有束带之意。 (1)约束纵行的诸经 (2)主司妇女带下 带脉循行图 阴跷脉和阳跷脉 循行部位:(从略) 基本功能:“跷”,有轻健跷捷的含义。 (1)主司下肢运动 (2)司眼睑的开合 阴维脉和阳维脉 循行部位:(从略) 基本功能:“维”,有维系、维络之意。 (1)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阴经 (2)阳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阳经 一、概 述 (一)发展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奇穴的描述。 如《灵枢●刺节真邪篇》:尽刺诸阳之奇输。 《素问● 血气形志篇》: “以折草法取背部之俞穴” 。《素问● 刺疟篇》:“刺十指间”、“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刺舌下两脉”,均是别于一般经穴的特殊取穴法,或者为一些有穴无名的刺法,这些均可看成经外奇穴的滥觞。 《备急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但这时还未有“奇穴”这一称法。 明代《奇效良方》才专列“奇穴”,收集了26穴。 以后历代医著中,如《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集成》等,均有奇穴的载录。 奇穴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近几十年数量更是猛增,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及其续集记载,奇穴数目已达千余…… (二)定义 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奇穴之特点 同学需要尽量学习 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上迎香,安眠,定喘,夹脊,腰眼,肩前,腰痛点, 落枕穴,八邪,四缝,十宣,鹤顶,膝眼,胆囊,阑尾,八风 二、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1、四神聪 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