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品文化的特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食品文化的特征

3食品文化与科学 追求长生不老炼金饮丹----营养科学诞生----20世纪初营养科学日臻完善-----膳食宝塔 肥肉,食用油 ,甜品 节制 肉,禽,鱼,豆,蛋,坚果类2-3 份 牛奶,酸奶 ,奶酪类2-3 份 蔬菜类 3-5 份 水果类 2-4 份 面包,谷类,大米 ,面食类6-11 份 中华饮食养生理论 合理的膳食结构、恰当的烹调方法、食药合一的辩证思想、饮食有节有序的原则构成了中华饮食养生完整的理论体系。 饮食思想的科学主张:饮食追求美好,加工烹制追求恰到好处。尊时守节,不求过饱。注重卫生,讲究营养,恪守饮食文明。 讲究火候:旺火-中火-小火-微火 讲究风味:五味调和 合理膳食:养助益充(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畜为益,为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思考 1、食品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论述饮食审美的“十美风格” 4、四季养生与食疗关系密切,请查阅相关饮食文化资料,写成报告。并分小组讨论人体健康、四季和食疗养生的关系。 * * 第二章食品文化的特征 1食品文化的特征 2中国食品文化的特征 3食品文化与科学 1食品文化的特征 1.1中西方食品文化简单对比 1.2食品文化的特征 1.2.1生存性 1.2.2传承性 1.2.3地域性 1.2.4民族性 1.2.5审美性 1.1中西方食品文化简单对比 中国 西方 主食:植物性食源 用具:筷子、勺 用餐方式:合餐 信仰:道教、佛教等 见面语:吃了没有? 对吃的态度:讲究色香味俱全 主食:动物性食源 用具:刀叉 用餐方式:分餐 信仰:基督、伊斯兰等 见面语:你好吗? 对吃的态度:重视营养和吃饱 饮食地位对比 中国:吃成了中国改朝换代最直接、最普遍、最根本的原动力和导火线。 1.《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后世所称“八政”多指此而言。《汉书·王莽传中》:“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晋陶潜《劝农》诗:“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2.“食、色,性也”-《孟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 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4.“民以食为天”-《史记》 西方国家:同样重要 功能派文化人类学开山大师的马林诺夫斯基 :“人类极其关心的是传种与营养。” 中西方食品文化各有不同,但也有很多共同点: 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民生、敬神、祭鬼、献礼都离不开饮食,饮食生活作为基本的社会生活内容,饮食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门类,是哲学的肥沃土壤。而任何民族文化最终决定于哲学。饮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各国各民族的基础,饮食文化理论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2食品文化的特征 1.2.1生存性 中国:民以食为天。 仓癝足而知礼仪。 (曾经能吃饱饭是一件最重要和幸福的事情)闯关东、走西口 西方:世界上没有生命便没有一切,而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营养。 费尔巴哈:心中有情,脑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 1.2.2传承性 传承原因:由于区位文化的长久迟滞及内循环机制下的代代相传,使得区域内的食品文化传承牢固的保持着。 表现: (1)食品文化的传承性首先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原始饮食文化的遗存中。一是吃喝分配方式和仪式;二是获取食品与加工食品的方法。 (2)菜系的形成,是饮食习惯的凝聚。 (3)餐馆名店老字号是传承性的标志。 1.2.3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 饮食文化圈的概念: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 中国食文化划为12个饮食文化圈: 1)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2)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 3)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4)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5)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6)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7)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8)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9)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10)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11)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 12)素食文化圈 西南 青藏高原 黄河中游 东南 长江下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中游 东北 中北 西北 1.2.4民族性 民族:狭义上说是在历史上形成具有或基本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体。广义上指国度上的民族。 表现:传统的食物摄取、食物原料的烹制技法及食品的风味特色。包括饮食习惯、礼仪、禁忌。 小麦面包-西方;葡萄酒-法国;芥末、生鱼片-日本;辣椒、仙人掌、龙舌兰酒-墨西哥;泡菜-韩国;咖喱-印度;白酒、饺子、豆腐-中国。 糌粑、青稞、酥油茶-藏族;馕、烤全羊、手抓饭-维吾尔族;猪肉禁忌-回族 1.2.5审美性 1)人类对食品美的追求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 甘、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