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一回路加锌技术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水堆核电一回路加锌技术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压水堆核电一回路加锌技术研究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116) 摘要:压水堆核电厂加锌运行经验表明,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加锌后,有效降低一回路辐射场、缓解一回路敏感材料应力腐蚀开裂(PWSCC)。我国目前在建的核电机组将在热态功能试验阶段开始加锌,部分已建成投产机组也将考虑采用此技术。本文通过对加锌原理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结合核电厂实际情况研究了加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一回路;加锌;腐蚀;辐射场;注意事项 引言 在1980s早期,通用公司发现使用黄铜作为冷凝器管道的沸水堆核电站中,具有较低的辐射场。后经检测发现,给水中含有5—15ppb的锌浓度。从此开始认识到锌在一回路降低辐射场的功能,开展试验工作。 加锌运行经验表明,加锌在降低辐射场、缓解PWSCC及堆芯轴向功率偏移(AOA/CIPS)等方面??很好的效果,加锌技术在《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terialsIssues》(NEI03-08)中作为良好实践推荐使用。一回路加锌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国家的压水堆核电厂。截至2010年,73个PWRs实施了加锌技术,约占PWRs总数的27%。美国约56%的PWRs实施了加锌技术,其中超过60%使用西屋燃料的核电机组实施了加锌技术。 1 加锌的机理 在一回路系统水化学工况和运行温度下,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形成双层氧化物保护膜。 内层相对密集、少孔、富铬,为不按化学计量排列的亚铬酸盐正尖晶石层,一般形式为(Fe,Ni,Co…)Cr2O4。二价阳离子在四面体位置上,三价阳离子在八面体位置上;锌离子在四面体择位能最高(见表1),因而二价锌离子(Zn2+)能从氧化膜内层四面体位置上置换钴(Co2+)和其他二价离子 ,同时改变镍基合金和不锈钢表面氧化物保护膜的化学组成,提高氧化膜的抗腐蚀性能,减少基体金属的腐蚀和腐蚀产物的释放 。 外层多孔,由基体金属释放的腐蚀产物或冷却剂中溶解的腐蚀产物积聚形成,通常是不按化学计量排列的铁酸盐,如NiFe2O4、CoFe2O4等,为反尖晶石结构。三价铁离子(Fe3+)占据了氧化物晶格中的四面体位置及部分八面体位置;二价离子(Fe2+、Ni2+、Co2+)位于八面体位置。二价锌离子(Zn2+)在八面体位置的择位能非常低,因而锌离子(Zn2+)对氧化物保护膜外层氧化物中的镍(Ni2+)、钴(Co2+)的置换和释放的影响比较小。 加锌降低RCS辐射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 将已经结合在RCS氧化物保护膜上的放射性钴离子交换下来。 ⑵ 氧化物保护膜上部分四面体位置被锌取代,抑制放射性钴结合到氧化物保护膜上。 ⑶ 锌改变氧化物保护膜的性质,使其更薄、更稳定、更致密、更具保护性,有效抑制RCS腐蚀和腐蚀产物释放。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模拟压水堆RCS条件,对锌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在RCS正常pH范围内,温度在150℃—350℃时,锌的溶解度为100mu;g/kg—200mu;g/kg,其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可见在没有锌浓缩过程的前提下,典型压水堆锌浓度范围内不会有ZnO的沉积。 2加锌对系统的影响 1、注锌对燃料包壳完整性的影响 西屋公司实验室试验结果证实注锌对Zircaloy-4 或者ZIRLOTM材料没有可辨别的影响。 根据资料,美国和德国注锌的核电站,燃料组件类型包含Zircaloy-4 、ZIRLOTM和M5,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锌的目标浓度40ppb,最大浓度60ppb时,没有对燃料组件产成负面的影响。 2、注锌对燃料包壳表面沉积物的影响 注锌后,燃料包壳表面沉积物沿着轴向分布在整根燃料组件上(包括格栅),而没有注锌时,燃料包壳表面沉积物往往集中在燃料组件的下部。 注锌后的燃料包壳表面沉积物是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颗粒。在高倍显微镜下,这些微小颗粒晶体的表面模糊。而没有注锌时,燃料包壳表面沉积物的颗粒直径要大100倍,颗粒晶体尖锐、清晰。根据国外运行经验经过几个燃料循环,注锌之后的燃料组件表面沉积物变薄、变均匀。燃料组件表面沉积物的这种变化有希望减少燃料组件失效的可能性。 3、注锌对通量轴向分配不均匀(AOA)的影响 美国核电站从2000年1月,除Ft. Calhoun电站之外,其他电站都没有发现AOA。Ft. Calhoun电站在注锌之前就发生过AOA,注锌之后有两个循环发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