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张俊华 李幼平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循证医学的引进和普及应用, 开拓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新的研究领域, 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推动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进步。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 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特点的循证评价技术方法不断发展, 循证中医药学逐步形成, 已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循证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证据, 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规律, 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制定的一门应用学科。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成效: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主的二次研究广泛开展;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的临床有效性研究快速增长;以真实世界研究为主的安全性评价得到发展;以质量控制为主的方法学研究不断深入;以报告规范为主的国际化研究取得突破;以诊疗规范为主的标准化研究不断加强;以复合型和跨学科合作为特征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中医药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断增加;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升;一批中成药大品种成长涌现。循证中医药学未来的主要任务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学与标准、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共9项任务: (1) 开展系统评价研究, 系统收集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 建成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库; (2) 开展证据转化研究, 为制定中医药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 为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遴选及中医药相关政策制定奠定基础; (3) 开展中医药优势和作用规律评价研究, 形成中医药疗效证据链; (4) 开展中医药安全性评价研究, 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证据支撑; (5) 开展循证中医药学方法研究, 为高质量证据生产提供方法学保障; (6) 开展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研究, 形成方法、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 (7) 搭建中医药循证评价数据管理平台, 推动实现数据共享; (8) 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循证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认可; (9) 开展循证评价方法普及教育活动, 培训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护人员及中医药相关从业者。可以说, 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决策模式的转变, 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也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循证中医药学; 临床评价; 循证评价; 作者简介: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现代化研究;E-mail:zhangbolipr@163.com; 作者简介:李幼平,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循证医学研究, E-mail:yzmylab@ 作者简介:张俊华,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疗效循证评价研究, zjhtcm@ 收稿日期:2017-11-06 基金: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201504)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theory and practice ZHANG Jun-hua LI You-ping ZHANG Bo-l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ses Medicine;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as opened up a new research field of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produced new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and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f TCM. After about 20 years? assiduous study and earnest practice, the evidence based evaluation method and techniqu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