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 辛宝梅(山西省介休市中医医院中风科 山西介休 032000)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69-01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气肿缺血性中风约占75%,我科自2010.12—2011.12,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中风病疗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标准。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②符合西医急性脑梗死的诊断;③符合脑梗死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或腔隙性梗死;④发病在72小时以内;⑤年龄32-78岁。 1.3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脑梗死OCSP分型中的全前循环梗死;③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发病超过72小时;⑤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患者;⑥因风心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⑦80岁以上,32岁以下者;⑧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⑨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后遗症者。 1.4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具有比较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①内科基础治疗:抗血小板、调脂、稳斑、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止颅内压增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心肾损害,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抗凝治疗。②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保持良好肢体的摆放,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③规范护理:体位的选择、饮食、口腔的护理,血压的调整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2.2治疗组 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1)中医辨证施治:①肝阳暴亢证给予天麻钩藤饮:天麻9g,钩藤12g,生决明18g,栀子9g,桑寄生9g,川牛膝12g,黄芩9g,夜交藤9g,茯神9g,益母草9g,杜仲9g。②风痰阻络证给予化痰通络方: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天麻10g,红花10g,三七5g,香附10g,鸡血藤15g。③痰热腑实证予以中风一号方加减:生大黄10g,芒硝15g,钩藤30g,胆南星10g,郁金15g,石菖蒲10g。④痰热闭窍证予以羚羊角汤加减:羚角片5g,霜桑叶6g,川贝12g鲜生地15g,双钩藤9g,滁菊花9g,茯神木9g,生白芍9g,生甘草3g,淡竹茹15g。⑤痰湿蒙窍证予以涤痰汤加减:胆南星8g,半夏8g,枳实6g,茯苓6g,橘红5g,石菖蒲3g,人参3g,竹茹2g,甘草2g。⑥气虚血瘀证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⑦阴虚风动证予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生赭石30g,生龟板15g,生杭芍15,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g。(2)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14天。有痰热证者,加点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14天。(3)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上肢不遂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溪等穴,下肢不遂选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悬钟、解溪等穴,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加曲泉,手指屈伸不利加八邪,足趾屈伸不利加八风,语言赛涩者,加通里、廉泉。手法: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头针:取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刺法:沿皮下刺人0.5—1寸,频频捻针,同时鼓励病人作患肢运动,有时奏效较快。适用于后遗症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每日一次,连续10次,休息1天。所有患者均观察3周。 3 疗效观察 3.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组36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评分分别为(24.8plusmn;20.6)分,(10.56pl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