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Ⅸ{R#RⅢ%*4十女±*±±}q
赵教丹张艳伟
(沈阳师范大学110Q34)
[摘要]中国是一十农业^国.其着力要解袭的赞目范畴i要界定在农村。农村致贫的原西j要有±
现#客观两士方面的目素。i观四孝包括:传统农韭十曲农民缺乏理性.难以壳自市场经济的i体及赞田
农村^口素质差,难Ⅸ自其他领域转移;客观目素包括贫困农村市场发育缓慢、*共曲£供路奇踺、公共
厦舟设施落后越及赞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志环境恶劣#。针对主、客观厚目,敢府应做好…导贯目^
口转壹落后观念,提繁公若噩务、确立反赞田制度保障和珐律依据、提高赞目^口素质,获取NGO曲支
持々参;等I作.女我国农村反赞田长久持续的展开奠定基础.以达到最优的拄赞玻果。
[关键词]农村反赞目政府作用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本文旨在分析农村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在
反贫困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1.农村的致贫原因
1-国是r个农业大国.其着力要解决的贫田范畴主要界定在农村。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贫田一直是
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目前.就农村而言.笔者将当前致贫网索大致分为主观困素和客观园素。
1.1主观方面凼素
l 1.I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映乏理性.难以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尤其是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愚眯无知,缺乏理性.他们对
市场价格、经济刺澈、经济机会的反应极其迟钝,有时甚至作出有悖于常规的反应。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是建立在市场主体的灵敏反应和理性行为基础上的。”1而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地处偏僻山区,变通
不便,信息不通,基本上还是处f自然经济形态或农耕社会。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联系,他们的
思想观念中消极无为,听天由命.老守田园,不求进取,小富即安的影响还很深,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价
值观、竞争观,还不具备市场经济主体思想。他们基本上游离丁市场之外,在市场信息获得上与其它竞争
主体处于极不对称的地位。但是.却以非市场主体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于他们是极不公平的。这
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将他们推向了贫困的一极。
1 1.2贫困农村人口索质差.难以向其他领域转移
贫困地区的人I:1素质很低,具体表现为:一是身体素质蔫,婴幼儿死亡率、人口死亡率等指标均高于
非贫困地区。 方面由于一些家庭中主耍劳动山的残痍和疾病,使家庭生产产品和创造财富的力量显著下
降.另一方而家庭成员疾病的治疗费用大.因病致贫的农户所占比例很高;二是文化素质低,劳动力受教
育程度低.且没有受过专门技术培训。身体和文化辩质的双重低下.导致了劳动力总体素质较低,进而影
响其增加收^的能山.
2鲐
由于文化素质差,劳动力难于转移到非产业,而且,就是转移从事非农活动的劳动力也主要是从事服
务业和建筑业,其次是流向轻工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务活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在市场经济中无法转
移,农业收入又极低,这是他们陷入贫困的一个深刻的原因。
1.2 客观因素
1.2.1贫困农村市场发育缓慢,公共物品供给奇缺。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应当是公平的竞争。竞争主体之间在享受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应当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是,我国的贫困地区一般地处偏僻山区,交通极不方便,许多贫困地区至今不通铁路,不通公路。使得
贫困地区的生产交易条件与其它较发达地区比较起来更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大大加重了贫困地区的生产交
易成本[2]。另外,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处于落后的状态,交通运输业、电讯业、流通
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小城镇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从而使贫富的分化更为严重,这是当
代造成贫困的最深刻的原因。
1.2.2贫困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劣
贫困地区本身生产力水平就十分低下,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加上生态恶
劣,有的地处高山峻岭,或石灰石熔岩地带,土地稀少、贫瘠;有的地区因过度砍伐或开山造田破坏了森
林和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山洪爆发;有的地区因对矿产资源乱采滥挖,地表千疮百孔,引起山体塌方和
泥石流。由于生态恶劣,灾害频繁使贫困地区更趋贫困。据有关部门对广西、陕西等西部9省区计算,因
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可见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灾害,对中西部地区造成
贫困的深重影响。这在市场经济中,无疑使他们雪上添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