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化重组CHO细胞培养生产内皮抑素(1)研究.pdfVIP

微囊化重组CHO细胞培养生产内皮抑素(1)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所属领域:I 医药生物化学工程 微囊化重组CHO细胞培养生产内皮抑素 张英,王为,马小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组, 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 生物微胶囊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固定化技术,目前已在异体组 织细胞移植、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1986 年,Damon 公司将微囊化技术应用到单克隆抗体 生产中,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细胞密度和较大的抗体产量。本实验考察了微囊化细胞进行规模化培养生产重 组蛋白的可行性,并且考察了间歇培养和连续培养时微囊化重组CHO 细胞生长、代谢和重组内皮抑素表达 7 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间歇培养时最大活细胞密度达到2.66 ×10 cells/mL microcapsule ,培养结束时内皮 7 抑素浓度达到891.3ng/mL。连续培养时在第15 天时活细胞密度最大,为8.77 ×10 cells/mL microcapsule , 7 然后微囊内的活细胞密度稳定在8.4 ×10 cells/mL microcapsule 左右。培养液内内皮抑素浓度在第16 天时 最高,为1142.2 ng/mL。因此,微囊化细胞适合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规模化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细胞活性 保持良好,并且连续培养由于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及移去代谢副产物更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 关键词:微胶囊,规模化培养,重组CHO细胞,内皮抑素 Application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 ZHANG Ying, WANG Wei, MA Xiao jun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is a novel promising approach to cell immobilization in recent twenty year, and has been used preferentially to the transplantation of cells and tissue and delivery of drug.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large-scale mammalian cell culture for antibody production by Damon Biotech in the early 1980s, and has acquired higher cell density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protein production by microencapsulated recombinant cells culture, and study the cell growth, metabolism and endostatin production in batch and 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ll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