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
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贺能坤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北碚400715]
一
,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概况
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肇兴村)是全国最大,最古
老的自然侗寨,有千家肇侗,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神奇而古朴的民
族风情.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现有人口均
为侗族.肇兴侗寨建于两山夹一溪的优美自然环境中,
一
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从侗寨中间穿过,河的两边排列
着侗族特有的干栏式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这种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与河里自由自在的鸭
子,河边正在洗衣的女人构成了一幅非常宁静,和谐的
图画.同时,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气候温和,植被繁茂,自然风光优美
不仅如此,侗族先民们还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创
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格别致的民族服饰,
特色鲜明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唱响世界并令音乐界
称奇的侗族大歌,神秘而古朴的节庆活动等.正是凭借
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肇兴侗寨
于2002年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于2006年评为中国
最美的六大古村古镇之一.
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肇兴侗寨正吸引着来自世
界各地的游客观光欣赏.据肇兴乡统计,从今年2月份
以来,肇兴侗寨已接待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等外国团
队33个.3月份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3万元.目前,游
客年均达数万人次.随着旅游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肇
兴侗寨从旅游业中所获得的人均收入正在呈大幅度增
长.
二,侗族文化变迁的三个层次
正当我们欣喜地看到侗寨村民的经济收入因为旅
游开发而不断增长时,我们的田野考察却同时发现侗
族的民族文化正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变迁,变得
越来越远离侗寨先民在长期历史中积淀和创造的民族
文化.
(一)外层:民族文化正在变异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40多年历史.
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即公元
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肇兴侗寨
的世代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独特的侗族文化,他们说
侗话,穿侗服,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的吊脚楼建筑,唱侗
歌,跳侗舞,并在重要节日举行侗族特有的祭祀活动
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精神信
仰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侗族虽然没有自
己的文字,但却仍然创造并传承了具有侗族特色的民
族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旅游开发完全打破了侗寨传统的封闭局面,也迅
速地打破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如今,走进这享有天
下第一侗寨的肇兴,你很少昕到侗话,他们的第一语
言主要是汉语;很少看到穿侗服的侗族人,其衣服的款
式和风格已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没有太大的差别:
当地的电视节目反映侗族文化的也不多见.不仅如此,
走到侗寨的街上,你还会不时看到街道的两边已开设
了不少用英文命名的酒吧,水吧,咖啡屋等,也有不少
的卡拉OK厅,但播放和演唱的主要是现代流行歌曲,
至于闻名中外的侗族大歌只能在大型酒店或其他地方
的商业演出中才能听到.虽然鼓楼里摆放着侗族特有
的芦笙,但却听不到那优美动听芦笙音乐,也看不到
带有侗族风格的芦笙舞,芦笙已成为一种供游客猎奇
的摆设.
从外观来看,如果不是侗族特有的干栏式木结构
的吊脚楼,现在你很难在这天下第一侗寨感受到独
特的侗族文化.随着民族地区村寨旅游的不断开发,与
之俱来的外来文化正在逐渐消解当地民族文化的特
77
色,正在逐渐使民族文化在融合中出现趋同现象,民族
文化的个性正在不断丧失.这种为迎合游客需要而进
行的旅游开发,将给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极
大的隐患,不利于侗寨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世界
各地的游客奔侗寨而来的目的是看到属于侗族自己的
东西,欣赏与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倘若满
眼呈现的是游客在自己所处环境中都能看到和感受到
的东西,游客们大可不必远道而来欣赏这些在自己所
处地方随处可见的东西,从而使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
失去根本动力和持久动力.
(二)中层:民族文化空壳化
鼓楼和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但在旅
游开发背景下,只剩下其形,其背后的民族文化正在
不断弱化.
1.侗族鼓楼
鼓楼这种独具风格的侗族建筑承载了侗族世代先
民创造的侗族文化,在侗族文化史和发展史上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可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这种
侗族文化标志的物已名存实亡,只具有其形,附着
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神已逐渐消失,逐渐远离了
形的存在.
在侗寨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当属当地标志性建
筑——鼓楼,其建筑独具匠心,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木
榫穿插而成,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整个侗寨分为十二大
房族,五个组团,分别称为仁,义,礼,智,信五团,每团
各建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