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孙玲 赵爱丽(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 473000)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少腹逐瘀汤 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94-02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多发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女性,是妇科常见病。2010—2012年,我们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3~29岁,平均18.5岁。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制定。
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同时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管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制定。
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1.3治疗方法
1.3.1中药内服治疗 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法,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5g、小茴香10g、干姜10g、官桂10g、延胡索15g、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者加制附片、细辛、巴戟天回阳散寒;冷痛较甚者加艾叶、吴茱萸;痛而胀者酌加乌药、香附、九香虫;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史,乃寒湿为患,加苍术、茯苓、苡仁、羌活以散寒除湿。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口服。每月行经前7日开始服药,连服14天,经期无需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
1.3.2穴位贴敷治疗 取穴:气海、子宫(双)、三阴交(双)、阿是穴(腹部痛点)。药物:麝香止痛膏。具体用法:经前3天开始将膏药贴在上述穴位,每日更换1次,痛经消失后除去。
1.4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评定。痊愈:行经及其前后小腹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显效:小腹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消失,但停药后不能维持3个月;有效:小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但停药则复发;无效:痛经症状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本组60例,治愈32例,占53.3%;显效16例,占26.7%;有效9例,占1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3 典型病例
张某,19岁,学生。2011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4年。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4年前因经期食用冷饮后出现每次月经前或月经第一、二天出现下腹部冷痛,伴腰骶部冷痛,肢冷畏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曾发生过昏厥。平素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3~4天,月经量偏少,色黑,有血块,舌黯,脉沉涩。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辨证属寒凝血瘀证。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和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5g、小茴香10g、干姜10g、官桂10g、延胡索15g、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10g、乌药10g、吴茱萸10 g,艾叶10 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口服。并将麝香止痛膏贴于气海、子宫(双)、三阴交(双)、阿是穴(腹部痛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也增多,颜色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前列腺素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下腹痉挛性疼痛。当子宫平滑肌持续过度收缩,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导致厌氧物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原而发生痛经。多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解痉镇静剂、beta;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痛经发作与体质、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侵袭等因素有关。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级建造师考试《机电工程》考试试题资格考试建造师考试.pdf VIP
- 旅游区及十四个镇(乡)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 .doc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课件(共24张课件).pptx VIP
- 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前景预测报告.docx VIP
-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利益分配协议书6篇.docx VIP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 ---提高专业素质,探索成长之路.ppt VIP
- 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说明书.docx VIP
- 培智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生活语文第6课《勤劳的双手》4课时教案.doc VIP
- 污水处理厂工程--安全设计篇章.doc VIP
- 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