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诊治初探.docVIP

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诊治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诊治初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诊治初探 朱旻 谢永煌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逼尿肌活动低下(DU);下尿路症状(LUTS);诊断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04-02   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症候群,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activity,DU)就是引起LUTS的其中一种。国际尿控协会(ICS)对DU定义为膀胱逼尿肌收缩的强度和(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维持正常膀胱的排空,表现为排尿时间的延长伴或不伴有剩余尿量的增加。本文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2014年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岁,合并有BOO的DU患者32例,合并有OAB的DU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尿动力学资料,并行随访对其疗效评估。   1.2 尿流动力学评价标准   患者全部采用多通道尿动力检测系统,由同一位泌尿外科医师按照ICS规范对停用影响排尿药物3天以上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评价标准为ICS标准,女性DU的诊断标准为Pdet@Qmax<20cmH2O)和Qmax<12ml/s;男性的诊断标准为结合临床表现及尿动力学资料,绘制Schafer图判断是否存在BOO或DU。0~Ⅰ级无梗阻,Ⅱ~Ⅵ级存在梗阻,VW-,W+为肌力弱,N,N+为肌力正常,ST为肌力强。   1.3 治疗方法   合并有有BOO的DU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男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同期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女性定期性尿道扩张,术后根据排尿情况及复查尿动力结果行或不行辅助尿道扩张或膀胱造瘘术,拔除膀胱造瘘管前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功能恢复标准为患者闭管排尿期Pdet@Qmaxge;20cmH2O,RUV<50ml,Qmax>12ml/s。不伴有BOO的DU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予以溴吡斯的明60mg/次,2次/d口服治疗,持续4周,必要时加用哈乐胶囊,0.2mg/次,1次/晚。合并有OAB的患者,症状轻微者未予特殊治疗,症状十分严重者,谨慎选择OAB治疗,如膀胱训练,酒石酸托特罗定药物治疗,每月门诊随访,复查尿动力学检查,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   2.结果   2.1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统计。在男性患者中,排尿期症状(69.8%)稍多于储尿期症状(65.2%),而女性患者储尿期症状(75.2%)明显高于排尿期症状(23.0%)。总体而言,储尿期症状最为多见,而排尿期症状和储尿期症状并发排尿期症状较排尿后症状更为多见。   DU患者见于各个年龄段,行尿动力学检查因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的较多。   2.2 治疗结果   不伴有BOO的24例DU患者行溴吡斯的明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Qmax、RUV、Pdet@Q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有效,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伴有BOO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动力学改变明显,说明亦有效。   3.讨论   LUTS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症候群,多以尿频、尿急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排尿困难,耻骨上区级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在LUTS的诊治及疗效评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仍是必须的。   目前针对D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