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境设喻” 喻美妙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就境设喻” 喻美妙
裔胜东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212400
摘 要:“就境设喻”,就是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喻体取自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与作品所写的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它的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由“境”生譬。“就境设喻”在我们的课文中时有出现。对其进行认真的归纳分析,不仅有助于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还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时更好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就境设喻 形象自然 表情达意
英国唯美主义诗人王尔德说:“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女人的人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喻女人的人是蠢才。”王尔德的话旨在说明创新比喻的重要性。
在形式众多的比喻中,有一种比喻显得新颖别致,带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这就是“就境设喻”。
所谓“就境设喻”,就是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喻体取自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与作品所写的内容有必然的联系。 “就境设喻”的作用除了有一般比喻的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外,还有一种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美感,更能为文章增色添彩。
著名作家李延国在他的小说《雾》的开头写道:“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lsquo;纱布层rsquo;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lsquo;死亡转运站rsquo;的一号病室。”
描写、比喻雾的句子我们见过很多,而像作者这样随便扯“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来“裹着”的却没见过,这看似随意的一扯,实际上是作者巧妙地依据“战地救护所”的就地取材,也就是“就境设喻”,这样的比喻显得自然而又独特。
“就境设喻”在我们的高中课文中并不鲜见。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章《品质》中,作家对主人公格斯拉的外貌描写,就采用了就境设喻的方法: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须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格斯拉是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有名的鞋匠。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的是,作者选取的喻体,恰恰就是主人公做鞋用的“皮革”,作者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这个独特的比喻,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境设喻”这种方法,在课文中运用得最酣畅淋漓的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该文中有三节文字用到了这种方法。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这几段写得很美,因这里是肖邦的故居,所以作者就信手拈来用肖邦的音乐做喻体。
娇嫩色调——最温柔的曲子,轻盈的速奏。倒影——歌中的叠句。阵阵幽香——船歌的一???琶音。
树干排列——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簌簌声伴着香味——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脚踩落叶沙沙响—— 忧伤奏鸣曲中的三重奏。
这一连串的“就境设喻”。把景与音乐相互交织来写,调动了视觉、触觉和听觉,注给景物以艺术之魂,赋予音乐以形象之感,语句优美雅致,抒情浪漫温馨。
该文的“就境设喻”,让人游览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