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痔的方法
吴运玲 (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 157400)
【中图分类号】R5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364-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痔病的方法。方法 研究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实践治疗。结论 中医治疗痔病效果良好,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中医治疗 痔病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肠管皮肤下静脉发生扩张,屈曲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义称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说文解字》中称:“后病也。”《增韵》中称:“隐疮也。”
痔,早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两千年前的《内经》中,对痔的成因、机理有精辟的论述,如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擗为痔。”古人认为“痔者峙也”,是突出之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经云:肠擗为痔,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
现代称的痔一般是指肛门直肠生痔而言。分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明代《外科正宗》说:“不论老幼男妇皆然,盖有生于肛门之内,又突于肛外之傍。”
【病因病机】
痔的发生是因为局部刺激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或久泻久痢,久坐久站,久忍大便,妇人妊娠,负重远行等,使关格壅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气滞血瘀发为痔疮。
《内经》说:“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擗为痔。”《外科正宗》说:“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提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损,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具能发痔。”《医宗金鉴》说:“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
【临床表现】
由于痔疮发生的部位和病因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和类型亦不相同。
夏商至战国时期,都只有一个“痔”字,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方》有了牡痔、牝痔、脉痔、血痔四类,及至宋代已出现了九痔之分。宋之后,痔的分类更为繁多,清代《外科大成》、《医宗金鉴》将痔分为二十四类。在《马氏痔瘘科七十二种》中,将痔分为七十二种。这些分法是依照痔疮发生的病因、生长部位、症状、体征、形态而定的。这些分法显然过于繁琐,使人无法掌握。近代医家,基于临床实践,简明地将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痛。”扼要叙述了混合痔的特征。混合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尤其在11点多见。
【辨证论治】
1.内治法 凡不适宜用手术治疗的内痔、外痔、混合痔,如伴有感染、体虚、妊娠及其他疾病时,都可采用内治的办法。
(1)内痔内治法
①出血
a.实证:风挟热者,下血鲜红,宜清热凉血,祛风,以凉血地黄汤化裁;有湿热下注者,血色污浊,苔黄或腻,脉弦滑,应清利湿热,用脏连丸加减。
b.虚证:气血虚者,下血色淡而清,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宜养血健脾,补益气血,用归脾汤和十全大补汤化裁。
②脱出:气虚者,痔核脱出不纳,气短懒言,乏力,舌淡红,脉弱,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头晕目眩,面色白光白,心悸,唇舌色淡,脉细,治宜补血养血,用四物汤加味。
③肿胀疼痛:全身发热不适,口干,便秘,小便短赤,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止痛如神汤加味。
④便秘
a.实证:腹胀满疼痛,拒按,口干,心烦,苔黄燥,脉数,治宜通腑泻热,用大承气汤。
b.虚证:腹胀满喜按,头晕眼花,心悸汗出,舌淡,唇白,脉细,治宜润肠通便,方用五仁丸、润肠汤。
(2)外痔内治法
①湿热下注型:痔核肿胀、柔软、光亮,坠胀疼痛或伴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差,便结尿赤,苔黄腻,脉数,宜清热利湿,选用萆薢渗湿汤。
②气血凝结症:痔核肿胀,高突坚硬,色紫,热痛,口渴,便结,尿赤,苔黄,脉弦数,宦活血化瘀,清热消肿,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味。
③气滞血瘀型;痔核肿势散漫,质软,下坠,甚则嵌顿灼痛,口渴渡赤,脉数,治宜活血散瘀,理气化浊,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2.外治法
(1)内痔外治法
①熏洗法:把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局部,以达到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收敛的作用。如痔核肿痛,可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痒甚加花椒,或者用芒硝、明矾、五部子、苦参、马兜铃、土茯苓等,
文档评论(0)